毆打玄靈教的人員,自然是大大的罪孽。玄靈教作爲中央神聖帝國的國教,有着祭祀玄靈上帝,解讀《玄靈之經》,保證國民的思想符合中央神聖帝國核心價值觀等等重要職能。
對待玄靈教的主持等一衆工作人員不敬,甚至對其使用暴力來折辱,可不僅僅是違背國法,這更加代表着你已經背離了中央神聖帝國核心價值觀,開始疏遠偉大的唯一神明,玄靈上帝對你的愛,主動去墮落爲魔。
所以說,無論在什麼時候,對玄靈教的無禮行爲,都是難以想象的罪孽。更何況是白樂在大庭廣衆之下,各種花式暴打着這羣體虛的宗教人士們。
此等行爲,可謂是自有玄靈教開始,都不曾見過的罪孽。若是在昔日,他們早便依憑着軍隊,將白樂拿下,以降服魔鬼的名義,給絞死了。
但是此時此刻,卻是大大的不同。畢竟這白樂,是要買這贖罪券的。毆打他們,是罪孽,買了贖罪券,便是消去罪孽。
所以說,只要白樂買了贖罪券,再打他們,那麼便等於沒有任何罪孽。既然白樂沒有犯下任何的罪孽,那麼便是玄靈教都拿她沒有任何辦法。
任何事情都有一體兩面,有利的一面與不利的一面。就比如賣贖罪券一事,對玄靈教來說,打着給衆生贖去罪孽的名義來賣贖罪券,能夠從百姓手中聚集財物,讓自己的褲兜滿滿。這方面自然是好的。
但不利的一點,便是他們沒有辦法如往常一樣,以給人按上犯下罪孽的大帽子,以審判魔鬼的名義,將人殺死。
不過此時天地巨變,這羣宗教信徒,也獲得了獨屬於他們的力量,所以本來這一點不利,是可以被無視的。
然而誰又能夠想得到,此時此刻,這個犯下極大罪孽的女人,卻是他們招惹不起,打不過的呢。
白樂又抓出一把銀票,隨意扔到地上,大罵道:“都不準跑,我還要打一萬罪孽的量。”說着,白樂便揪住一個主持,把他推倒在地,一腳踩在他頭上:“你這騙子,說說啊,你爲什麼這麼耐揍。你們一個個的,挨了我多少拳,怎麼都一點要死的跡象都沒有啊!”
那主持一臉別扭的虔誠着說道:“你這魔鬼,我又玄靈上帝庇護,怎會畏懼你的魔力。樂,你還是早日回歸主的懷抱吧,一切罪孽都會被寬恕的。”
白樂看着周圍的腦滿腸肥的宗教人員,都是一副故作虔誠的模樣,心中也是惱火,便道:“我哪裏有什麼罪孽。一切罪孽,我分明都用贖罪券給贖去了。
你要是非說我有罪孽,那麼便是說着贖罪券是假的,是絕對無用的,什麼罪孽都不能夠贖去。你們賣這贖罪券,分明就是爲了斂財。”
衆人聽罷,皆是默默不語。那被白樂踩住腦袋的主持,只是平淡地微笑着,心中暗想:“贖罪券啊,贖罪券。樂,你倒是多買一些贖罪券啊。把你的罪孽,都轉移給我,我背負的越多,便越是強大啊。”
這罪孽背負體系所賜予這些主持的力量,可謂是詭異而毫無道理。世間一切人,都有着原罪。身負罪孽之人,是無法進入天堂,享受玄靈上帝所賜予他的榮耀的。
昔年有耶聖的先祖,玄靈上帝的子嗣,以自己的性命,來爲衆生贖罪。可是當今之世,又有誰能夠爲衆生贖罪呢?
他們這些玄靈教的教主,長老,主持,傳道者,自然要以身作則,來爲衆生背負罪孽。不過大家都是官方人士,要是用命來替衆生贖罪,豈不是太過於過分了。而且他們這些後人,又怎麼敢去爭搶耶聖先祖的榮光,
所以由玄靈教教主耶聖首先從雲靈之中下載,又傳授教內的贖罪券—金錢魔鬼—罪孽背負體系,便是給了這羣心懷大義,無時無刻不是想着要去拯救衆生的玄靈教諸位長老主持,一個實現自我的機會啊。
俗話說,金錢便是魔鬼。金錢的流動,便是魔鬼魔力的流動。每一個被金錢所困擾的人,便是被魔鬼所困擾的人。而經濟越是流通,商業越是繁榮,這魔鬼的力量,便是越發的壯大。
所以這玄靈教要拯救衆生,便要成爲壟斷這人世間的一切商業活動,人爲的去抑制魔鬼的壯大。而要拯救衆生,便不能夠讓他們獲得更多的金錢。
而讓衆生陷入窮困的一大辦法,便是利用贖罪券來掠奪衆生的財富。而玄靈教中人,手中掌握的贖罪券越多,這也就意味着衆生手裏的財富越少,他們身上的罪孽越少。
但隨之而來的,便是玄靈教中人身上所背負的罪孽越來越重,重到必然會下地獄的地步。
當然了,這也不是什麼太重要的事情,畢竟在贖罪券這玩意出現之前,這羣教主,長老,主持,傳道者,身上的罪孽,都夠在地獄裏當一方大魔王了。
而且這贖罪券—金錢魔鬼—罪孽背負體系,卻又給予了玄靈教宗教人士,能夠在現世長久存活的力量,甚至能夠獲得種種奇異的威能。
畢竟他們若是死了,又是給地獄一方增加了極大的實力。與其這樣,還不如去賜予他們足夠強大力量,讓他們能夠活的更久一些,爲玄靈上帝傳道。
此時此刻,主持一邊挨着白樂的毒打,一邊計算着這麼多的贖罪券能夠給他帶來多大的力量,心裏只是期望這白樂能夠繼續用力地去打他,順便多買一些贖罪券,讓他能夠更強。
白樂對此卻是渾然不知,只是見這羣人都不說話,心中越發的怒火高昂,出手越發的用力。
“你們這羣道貌岸然,口談玄靈之道,實則男盜女娼的騙子,到底是打着什麼主意啊。我告訴你們,我有姓,我姓白,叫白樂。從今天起,往後一萬年,我要玄靈教全部記住我的姓名。
贖罪券,不過害人精,我不會繼續買的。但我還要繼續打你們,打到你們不敢賣贖罪券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