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第一百零三章:十三太保顯神威,各個勇猛忠貞魂

靠山王楊林十三太保,各個頗具威名,但卻長時間落在其他英雄的陰影下,成爲後人口中已經忘卻的人。而今夜就在這大雁赤臺一戰,讓楊廣看清,大隋不只有宇文成都,還有這忠貞護國,爲大隋拋頭顱灑熱血的靠山王十三太保。

褚世基叛軍攻勢猛烈,六鬼騎驍悍,三十二魂卒難纏,二十四沙狼狠辣亡命,五千死士冷血兇殘。

銅槍李蹤萬,暗器高長明,雙錘蘇威晟,槐棍黃風齡護在楊廣身邊,與近二十個西域沙狼交戰。楊廣面對這危局,仍靜坐在高臺之上,斟酒豪飲,仿佛這一場政變與他毫無關系,只是一場不久後便會落幕的荒唐鬧劇罷了。

三太保李蹤萬出身名門望族—趙郡李氏,乃是春秋戰國名將李牧的後代。祖上光輝,到李蹤萬這卻是流落的一支。武藝在十二太保中最強,槍法甚精,當世使槍者無數,而李蹤萬竟可排在前十,其武藝可見一般,所以楊林便將守護楊廣之責交給他。只見他一杆掛月銅槍護在楊廣身前,槍花刺去,一霎間竟看不出刺了幾槍,回頭看去,沙狼的身上已被刺穿二十餘個血窟窿。

七太保蘇威晟天生神力,一對石錘乃是黃山巔峯天然形成的兩個巨石,楊林攜十二太保黃山練武時,偶然發現,便派十幾個軍士將巨石挖開,又命石匠打造,錘煉七日後所成一對黃山錘,重達一百五十斤。蘇威晟打仗最兇,一對石錘在手中揮舞,見人便砸,往往血流成河。但其性子魯莽,不爲先鋒,不成大將。此刻見他護在楊廣左側,揚起石錘猛砸,頃刻間一沙狼腦門崩裂。

九太保黃風齡雖年紀不大,但性格沉穩,做事果斷,且出手猛烈,戰鬥頑強。當年曾在山中行走,路遇猛虎,一番殺鬥之後,黃風齡竟使一根槐木棍子硬生生的將兩人高的吊額金睛猛虎打死。楊林路過,聞猛虎哀嘯聲趕來,正看見黃風齡倚在死去的猛虎身上睡覺,又見他相貌堂堂,便生愛才之心,納爲義子。他的盔甲永遠扣着一塊虎皮,手中槐棍天下無雙,天下使棍棒者,除了軍中楊林、山野雄闊海,便是屬他最有名。

一根槐棍立在右側,這羣沙狼比猛虎又如何?

三個太保在前,四太保高長明卻端坐在楊廣身旁,只見他手中暗器頻出,射在來襲的叛軍身上。時不時的飲上一杯酒,卻轉眼間就能將一沙狼射倒在地,楊廣看去,只見那沙狼喉嚨胸膛,雙腿雙臂各中一鏢,這六鏢各不在一處地方,卻準的不差分毫。楊廣都未見他出手,也不知這鏢是如何發出的,也仿佛怎麼都發不完。

高長明的暗器也算天下一絕,暗器種類極多,早年擅發毒鏢,誤射楊林後,致使楊林昏迷百日,命懸一線,多虧高熲請來孫思邈,方才醫好。從此高長明再不喂毒鏢。

相比於高長明在軍中任參謀,四太保賀鳳祥與六太保張久亮則是領軍徵戰的陣前大將。

二人常常各領一軍,分在主軍左右,作戰術陣法之用。賀鳳祥獨領弓兵營,張久亮建造飛刀軍。隋朝會射者許多,大將皆爲一手神箭,賀鳳祥並不算翹楚,但也一流,而其能力主要在建設與訓練弓兵營之上,而他手下的弓兵營也成爲楊林手下一大利器。

張久亮的九把飛刀,乃是江湖絕技,飛刀射出去,殺死敵人後會在回來,即使無法回頭,張久亮也會再發一刀引它回來。這點至今是個謎,而其手下飛刀軍,自然是學不會的,只能發飛刀,無法收飛刀。但如此,威力也是猛烈。

兩個人在大雁赤臺周圍依舊如同領軍之時,分在東西兩端,使神箭與飛刀擊殺無數魂卒與死士,未見其人便死者近百。有人發現他們的身影時,往往還未到其跟前,便被結果了性命。

八太保林尚烈本是邊關小卒,世居西北邊塞,飽受突厥危害,自小立志入伍,斬殺突厥。但十三歲時,在一次突厥的襲擊中,父母被害,家破人亡,如此便被魚俱羅收留,過早的進入軍隊。魚俱羅教他大斧,挺拔爲將。但作戰多年,不受功勳,不是因爲魚俱羅不明,而是陛下因魚俱羅天生重瞳,帝王之相而疏離他,多年徵戰,魚俱羅無功,林尚烈更無功。

魚俱羅不想埋沒了他,便將林尚烈託於楊林,楊林與魚俱羅作戰過,見到過出色的林尚烈,不知武藝高強,更頗爲大將之風,甚是欣喜,誠然接收,收爲義子。

慣使大斧的他,此時與擅長輕功的十二太保馬薄良相互搭配,一重一輕,一緩一快,斬殺無數死士。

十二太保馬薄良,軍中輕功屬第一,手中匕首作戰,依靠身法閃到敵軍身前,敵軍往往只見個人影,便被抹脖殺了。在軍中任軍息打探頭領,密報軍情傳其一手。

另一邊相互配合的十太保曹渡昌與十一太保丁俊易也在敵軍中殺得猛烈。

曹渡昌本是東南河灣的漁戶,與楊林結識更爲奇妙。楊廣下江南巡遊之時,與衆人在一河灣下龍舟,品嘗當地之食。楊林卻見河岸上一人手中五把魚爪鉤,身子不動,只是將魚爪鉤彈入河中,再一拉,“撲通”一聲拉出一條大魚,圍觀的人一片喝彩。

楊林見其相貌堂堂,氣質儒雅,不似尋常的漁夫,邀他酒樓一敘,不曾想曹渡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韜武略,無不涉獵。楊林心中又驚又喜,遂收爲義子。

隋朝使鞭者不多,丁俊易自然爲最厲害者,單鞭在手,千軍萬馬過,留下百人頭。他是爲數不多從楊林軍隊中出來的,被楊林賞識,一步步提拔,直至做到十一太保。只可惜,年紀還輕的他,徵討劉武周時,與後來出現的隋唐第一鞭尉遲恭交戰,兩鞭交戰,十五回合被斬於馬下,而他也成爲了尉遲恭名聲大噪的投名狀。

本章已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