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第六百一十七章 博弈榆木川——(中)
就在馬雲見李武的時候,楊榮也終於見到了聯絡了大半個江湖再趕來匯報情況的楚天王,待得兩人把現而今的情形都交代了清楚,楊榮才鄭重的問道:“楚天王可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了?”楚天王連忙抱拳道:“屬下都明白了。”
對於楚天王的了解楊榮都是通過資料認識的,此前也就匆匆在監國太子那裏見了一面,所以,楊榮畢竟還是有些不放心的問道:“太子殿下畢竟還只是監國儲君,有些事只能動用江湖勢力去做,只是幫會中人畢竟比不得官軍,這生死關頭······”
楚天王自然明白楊榮的意思,當下朗聲道:“首輔大人盡管放心,我等江湖中人雖然出身低微,但一樣的令出必行,悍不畏死,一定會助太子殿下完成大業。”楊榮點頭贊許道:“好,有楚天王這句話本官就放心了,那就勞煩楚天王速速回京看住漢王。”
楚天王點頭道:“閣老放心,有太子殿下安插在東廠的太監配合,此事已經成了一半,只是請問閣老,漢王若是離京,該如何處置?”楊榮正色道:“本官現在正式向你轉達太子殿下旨意:若是漢王只帶護衛出京趕來此地,則一路跟隨以防意外便可,若漢王想去京師大營調兵,則務必在其趕到京師大營之前將其刺殺,不得有誤。”
楚天王跪下接旨後又問道:“青衣社衆人已經跟隨屬下來此保護幾位大人,首輔大人可要見見?”楊榮一聽自然是欣喜的說道:“能得青衣社一衆義士相助,太子大事又多一份勝算,老夫當然要親自嘉許。”
楚天王略顯爲難的說道:“屬下目前只是說服了蕭雲帶着青衣社衆人來此保護幾位大人不被謀害,他們卻還沒有答應投效太子殿下。”楊榮何等的人物,立時就明白了楚天王的意思,當下也安慰道:“無妨無妨,只要他們來了,老夫自然就有辦法讓他們效忠於太子,現下還是先去見見他們,莫要怠慢了義士們。”
~~~~~~~~~~~~~~~~~~~~~~~~~~~~~~~~
東廠營帳,海壽和劉懷禮與馬雲相對而坐,馬雲卻猛的一拍桌子道:“楊榮老匹夫着實可惡,欺我等太甚!”海壽連忙勸慰道:“馬督公無需發火,只要承諾給東廠的十年之期不變就還算是好事。”對於如今權勢並不太大的司禮監來說,海壽這個掌印太監白得了東廠這麼個名義上的下屬機構,得失心倒也還沒這麼重。
馬雲卻是餘怒未消的狠狠說道:“憑什麼他們就能要我東廠在這十年中好好表現?這不是當我東廠好欺負的麼?”劉懷禮連忙躬身道:“督公息怒,我們現下先穩住局面就是,況且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馬雲知道劉懷禮詭計多端,也正要他出謀劃策:“劉大檔頭,你這話什麼意思?”劉懷禮陰狠的一笑道:“陛下身邊最近的還是內侍太監和東廠太監,禁軍都在外圍,只要我們先將楊榮老兒除去,再以陛下名義將太子黨羽一個一個召到聖駕前除去,到那時,一切不都盡在我等掌握?”
馬雲一聽是這個主意,苦笑搖頭道:“只恨那漢王比太子還看不起東廠和咱家,若我們除去太子一黨扶持他上位,我看別說十年了,怕是連一年都捱不過去就要被裁撤了。”劉懷禮陰陰一笑低聲道:“督公,屬下剛才又沒說一定要扶持漢王登基。”馬雲和海壽都是一愣,馬雲連忙說道:“劉大檔頭快快把話說完。”
劉懷禮微微躬身道:“若是我們一邊除去楊榮和太子黨羽,一邊仍然按其計劃進行,將漢王也騙到軍中,再治以私自出關的謀逆之罪將其除去,那我們就可以回京以謀逆罪先除去太子,再扶持僅存的嫡出皇子趙王朱高燧登基,以趙王的弱智無能,不出數年之後,這天下,還不盡在東廠手中?”
海壽在一旁驚的已經合不攏嘴,他只是想壓過鄭和和內官監變成大內第一人,可不想擔着這麼大的風險,想要出言阻止,卻被馬雲狠厲的眼色嚇得不敢說話了,此時的東廠雖然名義上是海壽的下屬,可實權卻是牢牢掌握在馬雲手裏的。
而馬雲的臉上表情也是一變再變,直至最後變的陰狠無比才沉聲道:“好,既然他們都不把我等放在眼中,那我們也就無需再心慈手軟,這事別人做得,我們東廠也做得,劉大檔頭,這除掉楊榮和漢王的重任,就全靠你了!”
劉懷禮一看自己的計劃被允許的,野心心下大喜的躬身領命道:“督公對屬下有知遇之恩,屬下粉身碎骨也無以爲報,定當盡心竭力爲督公完成此事。”馬雲含笑點點連連,而劉懷禮則在心中暗暗的罵了一句 ‘ 蠢貨,真到了那時,便要用你們倆的性命以謝天下,這大權,自然就會掌握在我劉懷禮的手中!’
~~~~~~~~~~~~~~~~~~~~~~~~~~~~~~~~~~~~~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明軍大營,大軍停駐榆木川後的第二天清晨。
楊榮正獨自在老皇帝的側帳裏盤算着下一步該如何解決掉可能發生的亂象,忽然有人匆匆進來稟報道:“首輔大人,英國公張輔忽然折返回來要求見陛下。”楊榮聞言一驚,就是怕張輔生出枝節,在大軍到達翠微崗之前,便已經以代替老皇帝巡視邊境衛戍軍士爲由將其調走,按計劃是得十天之後才回來的,怎麼這時候卻忽然回來了?
張輔雖然是太子的小叔子,可是同老皇帝的感情也極其深厚,之前爲了穩住張輔並沒有將全部實情告知,一旦張輔在面見老皇帝之後看清整件事的原委,難保不會鬧出什麼事端。事情至此一切還算順利,還盤算着唯一的變數大概就是東廠的私心和反復,可千萬不要東廠還沒出事先在張輔身上出問題了。
想想禁軍是不會阻攔張輔的,若是太監們攔不住那可就麻煩了。楊榮連忙起身匆匆而去,果然,在楊榮趕到之時張輔已經很不客氣的要硬闖了:“本將有重要軍情稟報陛下,就算陛下睡着了本將也得進去!”楊榮一看要遭,連忙上去勸阻道:“英國公有何緊要軍情,莫不是漠南生變了?”
張輔看看楊榮,很是不悅的說道:“本將得到密報,額色庫已經召集各部率軍前去居延海匯合,預計總兵力將會達到三十萬以上,這可不是漠南邊軍能夠抵擋的,如此重大軍情,本將必須面見陛下請旨,也好讓我速速領兵前去漠南駐防,晚了就來不及了!”
楊榮面色凝重的回道:“英國公所說確實是重大軍情,只是我們這邊也已經收到並告知了陛下,陛下當時沒有給出旨意,想是還有其他考慮,陛下作業剛剛睡着,着實不宜驚擾,英國公不妨先與我等商討一番,也便於面見陛下之時,能夠馬上給出最好的方案。”楊榮說罷,連連眼神示意張輔。
張輔當然明白楊榮這是有話要私下對自己說,想想自己此時要是硬闖陛下寢帳就等於是撕破臉了也的確沒必要,於是也便點頭應允了。楊榮也松了口氣,只要張輔沒有強硬到要破壞計劃就好,於是便恭敬的將張輔領到了自己的營帳內,而張輔此時心中有氣,也是一改往日的謙和有禮,進去就直接往主位一坐問道:“敢問首輔大人,你們究竟想幹什麼?”
楊榮緩緩再側首坐下才出言安撫道:“英國公稍安勿躁,老夫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太子殿下能順利登基繼位,是爲了大明天下能長治久安,是爲了邊境不再大興刀兵,是爲了讓我大明能夠休養生息充盈府庫,我等所爲,絕對沒有半分私心,老夫所言,可昭天日。”
張輔聽得楊榮這麼說,一時也有些不知該如何繼續發難,只能咬牙道:“好,這大營之中的事我就信了你們的安排不再過問,可漠南的局勢呢?總在聽你說已經安排妥當,你倒是說說看,額色庫都已經開始集結大軍了,如此危局你們是準備如何解決的?”
楊榮一看張輔不再深究軟禁老皇帝之事,心中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氣,畢竟這才是最緊要的關口,一旦張輔否定了他們的計劃那他們就真的事萬劫不復了,好在出發前太子妃已經約見過張輔,給他陳述了利弊,也讓張輔承諾一定不會影響幾位老大人行事。而張輔自己也明白,他與漢王已經結仇,若是太子登基,那他就可以超越漢王真正成爲武將之首,而若是漢王繼位,那他的好日子可能就到頭了。
人都是會權衡利弊得失的,張輔雖不似柳升那樣是露骨的小人,但也不是愚忠愚孝的傻子,他只是恨這些文官一夥爲什麼事事都瞞着他,漠北之事不好再深究,那就只有去深究漠南之事出出心中這口惡氣了。而楊榮也知道事到如今已經不能再得罪張輔,反正張輔也不至於會向額色庫區泄密,所以便點點頭將整件事的鋪排布局都詳細的和張輔說了一遍。
張輔靜靜的聽着,從一開始的滿臉怒氣,到後來的愁眉深鎖,頻頻點頭,最後不住的感嘆,楊榮說完事情原委後也告罪道:“此事知曉全部原委的只有我和士奇二人,連幾位尚書大人和那鬼才蒙禹也都只知曉其中一部分,就是怕事情泄露以至功虧一簣,還望英國公見諒。”
張輔聽罷思慮良久才長嘆一聲道:“此事也太過兇險了,但凡有一着不慎或是哪裏出了紕漏,我大明便又要陷入外敵大舉入侵的危局之中。”楊榮點點頭道:“所以,爲防萬一,此間事了之後,英國公就前往開平率軍趕赴漠南邊境鎮守吧。”張輔面色凝重的點點頭,卻目光一閃:“首輔大人,這漠南的鋪排,我誠心佩服,可陛下這裏,你們又是在等什麼?”
楊榮苦笑道:“內憂外患一起到來,我等也是捉襟見肘,我們也是怕陛下這樣情形回京會導致京中生變,才想將事情在這榆木川都一並解決了。”張輔心中又是一陣冷笑,當下也不拆穿他們是早就預先謀劃好了的沒知識假做驚訝的愕然道:“你們是想借機逼殺漢王?”
楊榮連忙搖頭:“不不不,這只是最壞的打算。我們預想的最好結果便是讓漢王無法起兵奪位,以便太子殿下能在京師順利登基即位,之後便將漢王遣回封地,無詔不得擅出。”張輔點點頭道:“看來幾位大人都已經安排妥當了,我說我手下的幾個將領怎麼都被詔命調去他處赴任了,只是不知道幾位大人怎麼就如此相信柳升那廝,寧願將我調開都要留柳升在此坐鎮?”
楊榮一時有些尷尬,他自然知道軍中最恨叛徒,更何況柳升還是多得漢王提攜才有今日的,對於柳升這種忘恩負義的家夥自然更加痛恨,可楊榮也不能直接告訴張輔就是因爲柳升背主求榮才沒有了退路,相比起來確實是比他這個太子的小叔子還要好用。
楊榮只能含糊道:“柳升已經投效太子,心意堅決,英國公也不要過於讓其難堪以免多生事端,據太醫所說,陛下的大限應該就是這幾日了,英國公若是能留下全力相助我等那自是最好的。”張輔點點頭道:“既如此,首輔大人且說吧,還需要我些什麼?”
楊榮一聽張輔這麼說,立刻計上心頭:“爲防止陛下的情況外泄就不能讓其它文臣武將覲見陛下,所以還想請英國公做個表率,如果英國公都見不着陛下也不計較,那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會再去硬闖了。”張輔一想也有理,當下點頭道:“好,這個不難,反正既然漠南之事早有安排,那我也就不是非要見陛下不可了。”
楊榮見張輔徹底放下芥蒂了,當下連忙說道:“多謝英國公一力周全,那我等便召集衆文武衆臣到大帳議事,也好叫衆人安心,免生枝節。”張輔點點頭:“理當如此。”於是,召集文武羣臣議事的命令立刻便被發出,而本就心中有些疑惑的文武衆臣也立刻就趕到議事的帥帳之中。
帥位上沒有老皇帝朱棣的坐鎮,氣氛就顯然輕松得多,隨軍的文武衆臣都在小聲和相熟的人談論着眼下的狀況。楊榮看看人都到齊了,便向張輔點頭示意,張輔立刻沉聲說道:“諸位先靜一靜,各自歸位吧,內閣首輔楊榮有話要對大家說,如今陛下病重,我們更要謹守本分,莫要無端生事!”
衆人一聽張輔這暗含威脅的話語,連忙安靜下來到自己的位置站好,衆人心中也是想當然的覺得,畢竟楊榮乃是代表陛下的,那他現在所說的肯定也是陛下的意思。楊榮先向張輔抱拳致意,這才款步來到前面,向衆人抱拳躬身施禮道:“諸位,你們這兩日都在打探陛下情況究竟如何,今日召集你們來此,就是爲了向大家告知實情。”
衆人一聽是這個要緊消息,也都屏氣凝神的看向了楊榮,楊榮頓了一頓才繼續沉聲說道:“陛下行進至蒼崖戍時突然病倒,之後便臥牀不起更兼時常昏迷不醒甚至神志不清,還好在幾位太醫精心調理之下,總算沒有了性命之虞,只是這一次陛下的病情,較前幾次尤甚,不適宜再受行軍顛簸,所以才停住在這榆木川靜養調理幾日。”
張輔當下故意問道:“陛下病體違和我們都憂心忡忡,可否讓我等見一見陛下?”一聽張輔說起,衆人立刻紛紛出言附和,楊榮卻一聲長嘆道:“我知道各位都心系陛下,可陛下此次病情頗爲奇怪,要麼處於昏迷之中,要麼醒來就開始胡言亂語,行爲更是怪誕不經,若是恰巧讓諸位見到,豈不有失陛下威儀,於各位也不好啊!”
見海壽在一旁點頭默認,衆人也是一時沉默,都知道老皇帝一向很愛面子,一旦好轉過來,知道誰誰誰見過自己發病時的不堪醜態,那誰是一定要脫層皮的,這麼看來,確實還是不見的好。張輔連忙抱拳道:“首輔大人所說極是,那我等就不去攪擾陛下了。”看張輔帶頭了,柳升等人也連忙隨聲附和,其它人一看也自然都紛紛稱是。
見這個問題解決了,楊榮接着說道:“只是這次情勢略有不同,剛剛接到急報,漠北尚未靖平,漠南已然危機將至,所以,召集諸位到此,也是想請諸位爲國分憂啊。”一直沒說話的柳升連忙抓住機會詢問道:“敢問首府大人,漠南情勢如何危急?”
楊榮臉色凝重的長嘆一聲說道:“漠南內線來報,額色庫已經取得草原各大部的支持,正在集結大軍,待時而動,各部大軍已經開始往漠南調動,此次額色庫最少都能聚集三十萬以上的精兵甚至更多。”柳升聞言大喝道:“既然如此,何不直接揮師漠南,趁敵人未成勢之時將其一舉扼殺!”
楊榮再次長嘆一聲道:“安遠候稍安勿躁,不瞞諸位,現下我大明境內四處受災,國庫空虛,我們的糧草也僅僅只夠支撐大軍安穩度日三個月了,哪裏還有餘力支撐大軍遠徵漠南的?”衆人聞言一時愕然,沒想到府庫竟然真的空虛至此,又是一陣竊竊私語,這大軍沒有糧草先行那還打什麼仗?
楊榮等了片刻才再次沉聲說道:“不過諸位放心,漠南之事,陛下早有安排,已經有了應對之策,料想那額色庫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來,不過爲防萬一,陛下也早有旨意,一旦漠南有變,開平的三十萬大軍將由英國公擔當主帥前往御敵,各省也當盡力送來糧草物資,各位便各司其職隨時聽命便是。”
張輔連忙抱拳領命。衆人看楊榮和張輔並未有驚惶之色反而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也才略略心安,自然也都是一起躬身領命,這文武大臣暫時都已經控制下來,最難的便是那些太監內侍和東廠那一衆心懷叵測的高手了,榆木川的夜晚,也很難平靜了。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爲長篇歷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