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第122章 兩千七百丈的儒道長河

隨即,在衆人氣息收斂,紫竹林中具現儒道之氣。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聖賢之言浮於耳。

陳夫子上方,代表着禮、序、仁、愛、德五義的孔子,孔聖手捧《論語》。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

——“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代表着仁、義、禮、智、愛、友五義,以民貴君輕,政在得民的孟子,亞聖手捧《孟子》。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

荀子言論間,三尊古之聖賢化作儒道長河之源頭。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老子言論落罷!

儒道長河自源頭開拓。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裏。”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

莊子話音落罷,儒道長河之上有一鯤鵬翻滾,躍出水面,以扶搖之上九萬裏之法,抬起上遊之勢。

墨子......

韓非子......

當七尊古之聖賢吟誦,陳夫子又以《擴神訣》錘煉之精神力,將儒道長河拓展至兩千七百丈。

一側的路無爲效仿,想要以自身禁墟爲本源,牽動時間長河,但奈何時間長河不顯,並未成功!

關在、葉梵在自身積累不夠下,也同樣失敗,並未開闢屬於自己的長河之路。

當然,這其中除了路無爲外,二人之法也有可能並不適合周玄所創的長河成道之法。

在陳夫子儒道長河開闢後,周玄微微拱手慶祝道:“夫子,自此往後仙路可期!”

一旁的周平不等衆人高興,潑着冷水,“老葉,大夏禁物寶庫裏有關於儒道的神器,或者聖賢書籍嗎?如果沒有可以用作夫子承載物的東西,怕是很難學着小弟撈取過去、未來身,從而三身合一。”

話音落下,在場幾人心中沉下。

片刻時間,周玄給予想法道:“儒道的神器,聖賢書籍沒有,並非沒有替代品,天庭不是有文曲星嗎?”

“文曲星手中的筆、墨、硯,或者他的神格,均可作爲承載物。”

身爲大夏守夜人總司令的葉梵嘆氣,“小玄,文曲星君早已經隕落,生死道消,如今歲月變遷,就算我們想盡辦法尋到了文曲星遺留的筆、墨、硯,恐怕上面神力流逝,也無法作爲承載物。”

陳夫子倒是樂觀,“儒道長河開闢,雖然未來的道路渺茫,但比之之前毫無希望而言,已經好上了太多。”

“有了小玄傳授的《擴神訣》,加之儒道長河的加持,我的防御,非殺伐系的主神不可破之!”

“所以一切都已經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何必拘泥現在。”

對於陳夫子豁達的心,衆人也釋然。

氣氛重新恢復。

周玄將目光落在了葉梵身上。

“哥,要不讓葉叔幫你找兩件承載物!”

葉梵側目一問,“老周,你也能以承載物撈取過去、未來身,從而突破劍仙?”

周平搖頭,“我的積累還不夠,劍道長河還差不斷地距離,所以暫時並不能以承載物撈取過去、未來身,且我自身的劍道跟小弟不同。”

得到回答,周玄提供思路道:“哥,我不是說讓你走我的路,而是有了承載物,在遇到生死危機時,你可以趁機強行撈取一尊過去身,重活一命。”

聽到這話,葉梵腦海中又浮現周玄陷入癲狂絕境的模樣,趕忙接過話道:“老周,小玄說的有理,等我返回上京,便去內城爲你尋找承載物。”

周平見衆人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知道沒有辦法拒絕,只好應下。

......

三天後,在五位大夏天花板,加上周玄各自闡明自我的道,皆有所收獲後,衆人準備動身離開。

這時,周玄目光落在了紫竹林,嘴角勾起一抹滲人笑意。

“葉叔、哥、夫子......這紫竹可是好東西,要是把它留在這裏,恐怕有些暴殄天物,所以...我準備把這片紫竹林搬回集訓營!”

衆人聞言,臉上苦笑。

下一刻,八面漢劍持握在周玄的手中。

轟隆隆——

伴隨着紫竹林沒入劍道長河,出現在系統空間,周平等人腳下出現一個巨大的深坑。

——“斬!”

劍聲低吟之際,昆侖山紫竹林的深坑在周圍削了三米的泥土下被填滿。

散去漢劍,拍拍手的周玄望着填好的坑側還留着的一點點紫竹,語氣甚是高興道:“等上十年的時間,這片紫竹林又可以......”

衆人對此無語。

——雁過拔毛,獸走留皮!

本章已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