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对下辨的进攻越来越猛烈,整座下辨城的城墙上到处都是蚁附的楚国士兵。守城的蜀国将士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用上了各种守城的器械兵器,最终还是没能完全挡住楚国士兵的进攻。
“兄弟们,随我上,今日一定要拿下下辨城。”
下辨城城头一处角落里,浑身沾满鲜血的窦钧提着手中的横刀,领着十余名同样浑身染血的士兵对抗着向着他们围拢过来的蜀国士兵。
“杀!”
“噗...”
窦钧大吼一身手中横刀翻转,两个冲在最前面的蜀国士兵还未来得及做出抵抗就被窦钧斩于脚下。
“杀......”
将军勇猛,底下的将士自然不会窝囊。
有了窦钧的带头,跟着窦钧从攻城云梯上冲上城头的士兵这个时候也是发了狠,红了眼,手中的长矛,刀剑不要命的朝着围拢过来的蜀国士兵身上招呼。
“兄弟们,为后面的兄弟杀出一条血路来!”
斩了两名蜀国士兵,窦钧手中的长刀依旧未有停止,而是眼疾手快,配合着灵巧的步伐三两步冲进蜀国士兵中大开杀戒。
“啊啊啊......”
惨叫声声,不断有蜀国士兵倒在窦钧跟前。
“不能让他过来,挡住他,挡住他!”
城头的蜀国将领何曾见过如此凶狠的将领,这种完全不把自己的命当命,同样更不把敌人的命当命的敌国将领还真的是头一次见。
太猛了,自己手下的士兵根本挡不住。
领头的蜀将只能是一边喊着一边往后退,没过一阵儿,下辨城头就出现了一段真空。
“快,上去,上去!”
眼见城头被虎贲中郎将杀出一条血路,攻城的楚将领岂能放过这个机会,毫不犹豫的架起一座攻城云梯,率领手下部众就朝着下辨城头冲去。
“弟兄们,走,随本将会会他们!”
窦钧在城头大开杀戒,左劈右砍如入无人之境,嚣张至极的身影没有逃过高昌之的耳目。
知道有敌将杀上了城头,虽然还不知道来者何人,但是高昌之绝不会任其在自己的城头撒野。
憋了整整一个昼夜的怒火,高昌之要在这个不知死活的地将身上找回来。
“杀!”
高昌之咬牙切齿砍倒两名挡在面前的楚国士兵,任由那滚烫的鲜血溅在脸上,也不抹掉脸上的血液,提着手中的长刀就朝着窦钧杀了过去。
“报......扶阳公,虎贲中郎将已经杀上了城头。”
在山丘上站了一昼夜的赵峥刚刚回到中军大帐准备小眯一会儿,人还未躺到行军床上,尚沅就在大帐外高声禀报道。
闻言赵峥轻轻摇了摇头,只对着帐外淡淡的说了句:“我知道了!”
窦钧的武艺很强,不然也不可能成为赵弘毅的亲兵,而后一步步走到今天。但是这种大规模的两军交战,武艺再强也难以保证不会被敌人有机可乘。
赵峥也会担心窦钧的安危,毕竟练兵容易,良将却是可遇不可求!
坐到翘头案后,赵峥随意的拿起几份战报,耳中还能听到自下辨城传来的巨大的喊杀声。
“来人,随我去看看!”
听到窦钧亲自杀上了城头,赵峥的脑子里再次被战事填满,也没了小憩的打算。三两步走出大帐叫上值守的牛彦之和尚沅,领着十余名亲骑再次去到了那座可供观战的小山丘上。
而此时早已杀上城头的窦钧提着手中血淋淋的长刀在蜀军中杀得那叫一个畅快。浑身被敌人的鲜血染红的他,犹如来自地狱的恶魔,所过之处鲜血横飞,惨叫连连。
“叮......”
手中长刀举起又落下,正要砍向一个已经满脸绝望,神色惊恐的蜀军士兵,一把同样染血的钢刀挡住了窦钧这必杀的一击。
铿锵声中,手臂微微有些发麻的窦钧抬眼看着突然出现,又与他同样因为大力反弹各退一步的蜀国将领,眼神冷漠凶狠盯着那名蜀国将领道:“你是高昌之?”
“你又是谁?”
高昌之眯着眼同样目露凶光的盯着眼前这个杀了自己好些儿郎的楚国将领,狠声问道。
“哼哼!”
窦钧冷笑一声,盯着高昌之冷声说道:“吾乃扶阳公帐下虎贲中郎将,安西将军府参军窦钧是也!”
“原来是窦虎贲!”
听了窦钧自报家门,高昌之同样冷笑一声道:“你的威名我听过。但是你家主子犯我大蜀,毁我家园这笔账只能用命来尝。”
说着,高昌之看了眼慢慢围拢过来准备向着窦钧冲杀过去的自家弟兄们,左手猛地抬起,大声道:“弟兄们留在原地,某家要亲自会会来犯敌将。”
“哼!有种!”
窦钧听闻高昌之要和自己单挑,脸上立即战意昂扬,同样抬起手制止了身后想要冲上的去士卒,朗声说道:“你们也别动,我来会会这位曾经在太祖,太宗两位先皇手下杀得三进三出的高将军。”
有了窦钧和高昌之的命令,城头上立即出现了以他们二人为中心的真空地带,两军士兵各自退出了十余步远。
二人举起手中的长刀,皆是警惕的盯着地方,谁也没有先动,似乎都在寻找着彼此的破绽。
而此时两方士兵围绕着下辨的攻守之战同样进入到了白日化的地步,喊杀声和惨叫声近乎淹没了整座下辨城。
“呀!”
高昌之先动了。
大喊一声的他举着手中的长刀直直的跨前一步砍向了窦钧。
“来得好!”
窦钧丝毫不惧,手中长刀挥舞间,“叮......”一阵刺耳的铿锵之声,窦钧挡住了高昌之对他的进攻。
两人都是各自朝堂上的猛将。一个跟着自家主子出生入死历经百战打下了偌大的大蜀江山,一个跟随权臣南征北战从小兵到将军百战不殆。
这一击之下,二人立即进入了缠斗的状态,你攻我守,你打我防间胜负难分。
就在二人的打斗难解难分之时,楚军已经有不少士兵从四面八方涌上了城头,这些士兵的人数算不得多,但难得的是他们都是楚军中的精锐,打起仗来除了不怕死,在个人素质和训练上都比大部分楚军要严格得多。
随着这部分精锐之士涌上城头,守城蜀军的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精锐的楚国士兵,高昌之的参将,守城的司马,功曹一个个心急如焚,可这个时候又不能像高昌之禀报,免得分了他的神被窦钧有机可乘。
无奈之下三人只能学着高昌之身先士卒领着手下的将士冲到一线亲身抵御着楚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