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第一百章:高熲夢回見先帝,賢相飛下大雁塔

楊廣對於開隋四老的死仿佛不太感冒,他只是抽了一下鼻子而已。比起更爲殘暴的秦始皇嬴政,與屠殺功臣的漢高祖劉邦,他覺得自己悲憫的程度夠了,其實遠遠不夠。

楊林沉默不語,只是長嘆了口氣。丁彥平也無甚激動的動作,眼眶確實發紅的很,他與幾人交情不算多深,只是多年同僚,眼見着那般威武的人如今一個個的倒在擂臺之上,死的不清不楚,丁彥平有些心寒了,或許說,也有些發寒了。

他看了楊林一眼,在楊林眼中,丁彥平看不到憤怒,許是無奈、悲愴、憐惜、蒼老。他打了個哆嗦,知道即使今天這般慘烈,靠山王楊林也會堅定不移的支持楊廣,因爲楊廣代表着大隋楊家。哪怕有一天,楊廣將刀架在楊林的脖子上,楊林也會引頸而死。

但丁彥平做不到。

他並不怕死,縱橫沙場這些年,苦仗硬仗絕命仗都打過,哪個不是刀尖舔血的徵途?他又何曾懼怕過。但爲臣一生,戰死沙場爲榮,疲死朝中爲責,老死家中爲安,而如今日這般死在楊廣與奸臣宇文化及的陰謀構害之中,又爲何?

褚世基一臉驚恐,卻滿心歡喜。在他看來,死的忠臣良將越多,於他而言越輕松有利。

楊素看着貼在楊廣身邊的宇文化及,眼眉擰皺:這奸佞得勢,恐怕我的日子也快到頭了。或許多年後有人會拿我與宇文化及相比,我姑且承認我有納權之心,但與這只會陰謀算計,欺上媚下的奸臣實乃天壤之別。

看來熬過了大起大落,已是老邁的楊素對於自己的認知還算得清楚。

大雁赤臺上演繹着歌舞,臺下的人卻無心欣賞,方才的那一出劇,已經震撼太大,許多緩不過神來。 秦瓊方才在黑暗之中,看到了伍建章的屍體被抬了出去,便叫上單雄信、王伯當等人跟了過去。

楊廣並不昏庸,所以單雄信看到了慈恩寺外,那一具具提前打造備好的金絲木棺材。軍士或許是敬仰他們,屍體放入棺材的時候,他們輕手輕腳,小心翼翼。

“看來是一場早有策劃的陰謀。”秦瓊輕聲說着。

單雄信無言。是啊,如此屠殺開國老將,若不是提前策劃,那隋朝就要天塌了。雖然隋朝的天塌與不塌,單雄信並不感冒。

單雄信與秦瓊等人跪在地上,衝伍建章等人的屍體拜了三拜,以敬英雄前輩。

因爲衆人走到了慈恩寺的後牆,距離大雁塔要更加的近一些。單雄信覺得後院太黑暗了,想要找點光亮,便望向大雁塔。卻正巧看到一個步履蹣跚的人,在一步一步的登向塔頂。單雄信往前湊了湊,仔細一看,心中驚詫一陣,那個人好像高熲高老。

但後牆翻不進去,側門也被侍衛封鎖,只有靠着大雁赤臺的正門可以進入。單雄信慌忙跑向大雁赤臺。

登塔的人已經邁到了第八層。

迎面撞見一個老僧,“高老,今日登塔來所爲何事?”

高熲捋了捋花白胡子,“無甚事,塔下太暗,我想上來尋個光亮。”

“阿彌陀佛。高老,你登塔時,下面暗着,此刻,塔外已經燈火通明。”老僧挪到塔窗,雙手合十向下看去。

高熲卻不扭頭,“塔下太低,繁雜紛亂,如何也望不到二裏。點了燈如何,照的整個長安城透亮,卻也暗的烏漆。”

老僧凝語不言,讓開身去,卻盯着高熲不肯離開。

高熲拾起袖子,合掌行一禮,輕笑着,“老師父不必擔心。老朽年歲大了,許多事都記不清了,當年徵戰的地方都忘的一幹二淨。突然間,連這麼繁華的長安城都記不得了。就想上塔頂瞧瞧,望一望長安城,見一見大隋的錦繡河山。”

老僧望着聲音漸小,有些喃喃自語的高熲。這一代賢相,大隋數十年的守護神,竟然如此的蒼老,皺紋在他削瘦的面容上深深鐫刻,身軀幹癟的像一段從百年老樹上折下的枯枝。最讓人揪心的還是這頭花白的頭發,前幾日高熲登塔時還是青絲,此刻竟已如同鵝毛大雪降了滿頭。

“阿彌陀佛,高老,請便。”老僧不敢再看他,轉身行禮離開。

高熲笑着點了點頭,邁步登上第九層,推開塔門,當風而立。

整個長安城盡收眼底,他望見的仿佛不是黑夜的冷清,而是白日的繁盛。

百裏城關,錦繡河山。

高熲一瞬間不再蒼老,容光煥發,仿佛當年那個與先帝楊堅坐而論道,談天吐地的年輕人又回了身。

“看這江山多麼的雄偉壯闊,山海河川,鋪寨城關。只是分割數載,民不聊生,戰事頻發,煙塵狼火,滿目瘡痍。高熲,你爲朕統一之,能可?”楊堅站在塔頂一側, 一揮袖對高熲說道。

高熲如同五十年前一般,俯身拱起手,將頭埋在雙臂之間,行了一禮,“臣,願爲陛下一統之。”說罷,將頭扭出,嘴角輕揚一笑,自信滿懷。

夜空中北極將星閃爍一下,楊堅沒了蹤影。

幾滴淚珠蘊在滿被皺紋鐫顧的眼眶之中,“咦~——”高熲抬着袖子唱出了一句戲聲,“昔年——吾隨先——帝戰,翻——江倒海——喚——雲天~——。素心平卻天下——亂,永保大——隋萬——世傳~——”

哈哈哈,哈哈哈。

高熲留在世間的最後一句話,便是一段蒼老、疲乏、遺憾、悲壯。總之,嘶啞的笑聲。

單雄信剛趕到大雁赤臺,望向大雁塔頂,就瞧見高熲雙袖朝天一抖,緩緩展開,背對着塔外,倒身跌下,毫不遲疑。

“高老!”單雄信不想顧慮什麼,一句嘶吼叫喊了出來,引得楊廣與衆人均朝大雁塔看去,大家看到的,都是高熲飛下大雁搭,那清白的身影。

“先帝在上,高熲拜之。恕微臣無能,沒能勸諫陛下,以致陛下被奸臣蠱惑,朝綱崩壞。陛下其心雄偉,志向遠大,本是社稷之福,但操之過急,行事暴虐。百年之功業,陛下想十年之完成,超出情理,不在自然。另,萬民爲水,君王爲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無奈陛下並不通此道理,遷東都,修行宮;開運河,建龍舟;三徵高句麗,攜何而回?滿載屍骨爾耳。死者百萬,荒田無數,導致天下動亂。爲制隴,提拔人才,卻由奸臣當道,禍亂黎民百姓,潰爛國家基石。然,終是老臣之罪也。待老臣面見先帝陛下,親自請罪。”

九層塔高嗎?

高熲飛下時,吐出了這段話,只是無人聽見罷了。

本章已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