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剛還只是略微陰沉沉的天,隨着一道刺目的閃電劃過天際,窗外大片大片翻滾的烏雲已經席卷了整個天空。
又隨着一聲猶如猛獸嘶吼的悶雷聲響徹天地,豆大的雨點就開始落了下來。
雖然南方的氣候多變,但是深秋到初冬出現如此雷雨天氣還是非常罕見的。
明天正值立冬,今天也就是正好是今年秋天的最後一天。
沒想到突然下起了如此大雨,真是令人驚奇。
天一下就黑了起來,本還在外邊遊玩的人們趕緊都趕回了家中。
街上已經空無一人,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收衣服關門窗。
家裏的大人們都已經開始翻找出了櫃子裏的棉衣給孩子們預備上了。
立冬也就代表着秋天的結束,每戶人家都要開始儲存過冬得糧食和物資了。
有些家境貧寒的人家,已經熟練的準備出了木盆木桶放置在屋內,接着從屋頂漏下來的雨水。
“叮叮咚咚”每個盆子桶裏沒一會兒就快要接了半盆半桶。
此時,蘇城的官署內的人個個都驚出了冷汗。
蘇文山把折子扔在了地上。
“這是一羣廢物!爲何寧濟縣的災情現在才報上來?”蘇文山震怒。
他的眼神掃過跪在地上的一羣官員幕僚,心中頓時升起了無名之火。
“你們是不是以爲過了雨水季節,想着還能再拖延一年,就沒報?如今看着今日如此大的雨勢,你才急了?”蘇文山怒目看着匍匐在地上的寧濟縣官員。
“郡守大人,小官怎敢隱瞞,這堤壩前些日子真的沒看出一絲異常,今天縣令看天色不對第一時間就帶人去檢查了,這才發現重大隱患,就趕緊讓小官過來報了。”寧濟縣官員瑟瑟發抖的回道。
“誰人不知,寧濟縣的堤壩有多重要,如此大的隱患,你們這時候才知道查?真是一羣廢物!”蘇文山直接把桌子上的折子掃到了地下。
“郡守大人,您息怒。現在我們最要緊的是趕緊派人過去搶修堤壩,不然看這雨勢,永濟堤壩一旦不保,恐會危及一縣民衆啊。”主簿王大人趕緊跪下勸道。
蘇文山一聽心中火氣更盛,這個永濟縣的縣令真是活膩了,今年從蘇城掏去維修堤壩的銀子都敢貪污,如今事態嚴重居然派個小官過來頂罪,真是貪得無厭的敗類!
窗外的電閃雷鳴更盛了,雨聲幾乎掩蓋了世間的所有聲音。
“陳督尉、年郡丞、王主簿聽令!”蘇文山冷靜下來趕緊喝道。
“下官在!”三人齊聲道。
“陳督尉帶兵符調出軍營兩千將士,你親自帶隊急速趕往永濟縣協助搶修堤壩,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堤壩倒塌。”
“下官一定完成任務!”陳督尉領兵符趕緊告退。
“年郡丞現在趕緊召集所有城內的水利官員,務必想出辦法把這險情給我渡過去!”蘇文山的眼睛都要紅了。
前些日子年郡丞就和自己提交過一次水利方案,但當時自己覺得工程太過龐大而且難度系數極高,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就沒有理會。
可如今突然出現了如此突發情況,和他說描述的隱患一模一樣,這才生出了一些信服之意。
恐怕之後要細細看一遍他寫的方案了,如今把永濟縣突發的水利情況,交給他自己也會更放心一些。
“下官領命!我將召集所有水利官員連夜趕到險區,盡快做出實際方案和陳大人一同救災!”年郡丞趕緊領命退了下去。
“王主簿,你帶隊蘇城差役即刻在蘇城內徵集物資,盡快運送到永濟縣!”
“下官領命!”
窗外的雨聲更大了,樹影都被風雨擊打的劇烈搖曳着。
看來今夜蘇城,注定不會安寧了。
“報——蘇堤也發現堤壩失控跡象!”
“什麼?你說的是蘇堤?”蘇文山一聽差點跌落在地。
蘇堤可是連着錢塘江,如果蘇堤失控,那麼蘇城邊的百姓豈不是岌岌可危,這可比永濟縣的災情更爲恐怖!
蘇文山旁邊的一個幕僚趕緊提醒道:“郡守大人,城內的官兵官差能調度的幾乎已經調度完了,剩餘的人手可是萬萬不能再動了啊。”
“你說這些廢話!如果不動,從哪裏來人?”蘇文山怒道。
“大人,我們城內外現在不是安置了一大批難民嗎?如果我們以積累功績落戶爲由,應該可以徵集不少壯丁人手。”那個幕僚趕緊想出了辦法。
天空中一道駭人的閃電劈過,瞬間照亮了那黑漆漆烏雲密布的天空。
陶家此時也已經閉上了門窗,摘下了幡子,今夜肯定是沒法再營業了。
剛才他們喫完飯,雨勢還不大,要是趕上現在,元寶他們恐怕都回不去了。
可就在陶家衆人都準備提前休息的時候,院外的大門突然響了起來。
陶棠棠趕緊看向了身旁的陶梨梨。
陶梨梨瞬間領會趕緊閉目,用神識探索了過去。
“是一羣官差,像是在徵集物資。”陶梨梨仔細探尋完趕緊說道。
陶棠棠和陶梨梨趕緊穿了衣服,還撐了一柄大的油紙傘出了門。
外邊的雷雨交加的聲音太大了,陶棠棠一出門就看到陶立業也已經從主屋出來。
她趕緊撐傘過去和陶立業共通了消息。
此時的陸星火也已經穿戴好走出了屋子,於是陶立業帶着陸星火一起去開了門。
恐怕這敲門的人也是怕屋內的人聽不清楚,敲擊的聲音很大,這要不是陶立業最近剛修好的新院門,估計都得被敲壞了。
果然,陶立業和陸星火一開門,一羣戴着雨具提着燈籠得官差出現在了陶立業眼前。
“請問各位官爺深夜來訪所謂何事?”陶立業趕緊大聲問道,雨聲實在太大了。
“旁縣出了險情,我們受郡守大人命令,特向城內所有民衆收集物資前往賑災,你們家要是有一些糧食物資就趕緊捐一些出來。”領頭得官差趕緊說道。
就在陶立業正準備說自己家開的食肆,可以捐贈一些糧食得時候。
街邊又傳來了密密麻麻得腳步聲。
“這戶也是剛安置的難民,有兩個壯丁,四個女人一個小孩。”有一個人帶頭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