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還記得姑姑告訴過去,我有解決你那些天那些流言的辦法嗎?
今天已經有了進展,所以姑姑特意來告訴你的。”
崔姑姑找到陶桃將人帶到了無人之處,和她說道。
“記得,姑姑說有辦法,不過我覺得也沒什麼必要,雖然有些煩惱,但我想着流言就是流言,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和文大人清清白白,不需要管那些話。”
陶桃心智堅定,雖然受流言之苦,是有點影響到她,但只要置之不理,總會過去的。
“姑姑知道你並不在乎那些人的話,但姑姑卻也心疼你受這些不必要的氣。
且姑姑也是真心希望你能好好的,那些話實在不好聽,姑姑不想你再受這種委屈。”
崔姑姑一直帶着陶桃到現在,從小丫頭變成大姑娘,這麼好的孩子,怎麼能被人這樣污了清白。
崔姑姑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她要爲陶桃做主。
“姑姑對我好,我自然知道,那我也不客氣了,姑姑請說,是什麼辦法,能讓我解決這個麻煩。”
陶桃聽崔姑姑跟她說的話,突然意識到這樣一味的拒絕才是對姑姑好意的不禮貌。
在這深宮之中,陶桃最尊敬的就是崔姑姑了,所以她願意聽崔姑姑的話,不讓她生氣。
“乖孩子,說來你再有兩年,就可以出宮了,出了宮門,你一個弱女子,也是要成家的。
所以我爲你想到的辦法就是,既然兩年後就要嫁人,不如提前兩年更好。
當然我們也不是怕了那些謠言,只是爲了避開那些,做到兩全其美罷了。”
崔姑姑憐惜的看着陶桃,她也不想和陶桃分開,可是現在卻也不得不這麼做。
陶桃有點懵,不明白崔姑姑怎麼就想讓她嫁人了。
嫁人是個好辦法,也是她出宮之後要做的事,可是現在她明明還在宮裏啊,她要嫁給誰呢。
“姑姑,我還沒到可以出宮的年紀呢,這於理不合,再說我也沒找到我的良人呢。”
陶桃覺得崔姑姑大概是有點病急亂投醫了,怎麼就想到讓她嫁人的事了。
這有點太突然了,陶桃還沒做好準備,所以只能反駁崔姑姑道。
“良人的事,不是已經有個最好的選擇了嗎?流言的另一個當事人,文修越文侍郎不就是最好的人選。
不瞞你說,姑姑已經去找過文侍郎了,他已經答應了娶你的事。
你只需要告訴我你願不願意就可以了。”
崔姑姑凝視着陶桃想從她的表情中看出她話裏的真假,以及她的所思所想。
崔姑姑現在說的這個消息着實嚇壞了陶桃,剛剛姑姑說的讓她嫁人的事,就已經很令她震驚了,現在居然人都選好了。
而這人不是別人,還是那位玉樹臨風,才高八鬥,清風朗月的狀元郎文修越文侍郎。
陶桃都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了。
可陶桃明明記得文修越應該年紀比她大了幾歲,這個年紀不可能沒娶親啊。
那她嫁過去,是給人做妾嗎?
陶桃對於給人做妾,她是不願意的,即使文修越再好,她也不會,即使嫁給鄉下的窮小子做正室,她也不願給文修越做妾的。
“姑姑,你知道的,我是不會給人做妾的,文侍郎很好,但我不會嫁他做妾,只爲了擺脫那些流言的。”
陶桃很嚴肅,雖然知道姑姑是爲她考慮,但恕她不能答應。
“傻丫頭,你怎麼會覺得姑姑是娶你做妾呢,這事就算你答應。姑姑也不能委屈了你。
文侍郎是有一位正室夫人,不過夫人已經過世五年了,現在只留下一個女兒和文侍郎相依爲命。
文侍郎爲人正直,也沒有紅顏知己在身邊,所以你嫁給他,姑姑非常放心。”
崔姑姑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和陶桃講述了一遍。
陶桃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文修越居然這麼慘,夫人居然這麼早就不在了,這樣的孤家寡人,陶桃是又可惜又心酸。
只是這就意味着她不用給文修越做妾而是繼世夫人了。
陶桃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這是驚喜還是驚嚇了。
“姑姑,這,這是不是有點太突然了,我,我都沒想過這些,您突然跟我說這個,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
陶桃覺得自己的臉有點燒,她真的沒想過嫁人的事啊,怎麼現在就要想這些了。
陶桃有點慌,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姑姑知道你現在剛聽到這個消息有點無措,但你也要知道這是解決事情的最好辦法。
至於文修越這個人也是你很好的選擇。
你知道的,姑姑不會害你,也希望你好,文修越配你,姑姑還是放心的。”
崔姑姑也是和陶桃掏心掏肺,希望她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文修越可能不夠完美,但他也確實優秀,和陶桃來說也很相配,崔姑姑不想讓陶桃錯過這麼好的良緣,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希望她答應。
“姑姑。”
陶桃不是很適應這樣的情形,只能撒嬌耍賴讓姑姑給她時間考慮。
崔姑姑也不逼陶桃了,要說決定權還是在陶桃這裏,所以崔姑姑願意給陶桃時間讓她想清楚。
陶桃確實要好好想想,這畢竟是她的終身大事,她也才23歲,人生如果能活到一百歲,那她也只過了一小步而已,還有點長的路要走。
如果以後必定要嫁人生子,她更願意讓自己輕松一些。
雖然小時候苦日子已經過完了,經過在宮裏這麼多年的生活,她已經苦盡甘來了。
但嫁人就是她另一段人生了,她必須要好好想一想。
畢竟那句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不是白說的。
可像崔姑姑說的,文修越這個人真的在外在條件來說,真的可以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配了。
陶桃突然想到自己其實也是幻想過嫁個狀元郎的美夢的。
現在卻意想不到的真的有一位狀元郎要娶她了。
陶桃覺得現實有點不太真實,但她也很肯定現實就是如此。
陶桃思來想去,翻來覆去,終於做出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