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还记得姑姑告诉过去,我有解决你那些天那些流言的办法吗?
今天已经有了进展,所以姑姑特意来告诉你的。”
崔姑姑找到陶桃将人带到了无人之处,和她说道。
“记得,姑姑说有办法,不过我觉得也没什么必要,虽然有些烦恼,但我想着流言就是流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和文大人清清白白,不需要管那些话。”
陶桃心智坚定,虽然受流言之苦,是有点影响到她,但只要置之不理,总会过去的。
“姑姑知道你并不在乎那些人的话,但姑姑却也心疼你受这些不必要的气。
且姑姑也是真心希望你能好好的,那些话实在不好听,姑姑不想你再受这种委屈。”
崔姑姑一直带着陶桃到现在,从小丫头变成大姑娘,这么好的孩子,怎么能被人这样污了清白。
崔姑姑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她要为陶桃做主。
“姑姑对我好,我自然知道,那我也不客气了,姑姑请说,是什么办法,能让我解决这个麻烦。”
陶桃听崔姑姑跟她说的话,突然意识到这样一味的拒绝才是对姑姑好意的不礼貌。
在这深宫之中,陶桃最尊敬的就是崔姑姑了,所以她愿意听崔姑姑的话,不让她生气。
“乖孩子,说来你再有两年,就可以出宫了,出了宫门,你一个弱女子,也是要成家的。
所以我为你想到的办法就是,既然两年后就要嫁人,不如提前两年更好。
当然我们也不是怕了那些谣言,只是为了避开那些,做到两全其美罢了。”
崔姑姑怜惜的看着陶桃,她也不想和陶桃分开,可是现在却也不得不这么做。
陶桃有点懵,不明白崔姑姑怎么就想让她嫁人了。
嫁人是个好办法,也是她出宫之后要做的事,可是现在她明明还在宫里啊,她要嫁给谁呢。
“姑姑,我还没到可以出宫的年纪呢,这于理不合,再说我也没找到我的良人呢。”
陶桃觉得崔姑姑大概是有点病急乱投医了,怎么就想到让她嫁人的事了。
这有点太突然了,陶桃还没做好准备,所以只能反驳崔姑姑道。
“良人的事,不是已经有个最好的选择了吗?流言的另一个当事人,文修越文侍郎不就是最好的人选。
不瞒你说,姑姑已经去找过文侍郎了,他已经答应了娶你的事。
你只需要告诉我你愿不愿意就可以了。”
崔姑姑凝视着陶桃想从她的表情中看出她话里的真假,以及她的所思所想。
崔姑姑现在说的这个消息着实吓坏了陶桃,刚刚姑姑说的让她嫁人的事,就已经很令她震惊了,现在居然人都选好了。
而这人不是别人,还是那位玉树临风,才高八斗,清风朗月的状元郎文修越文侍郎。
陶桃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
可陶桃明明记得文修越应该年纪比她大了几岁,这个年纪不可能没娶亲啊。
那她嫁过去,是给人做妾吗?
陶桃对于给人做妾,她是不愿意的,即使文修越再好,她也不会,即使嫁给乡下的穷小子做正室,她也不愿给文修越做妾的。
“姑姑,你知道的,我是不会给人做妾的,文侍郎很好,但我不会嫁他做妾,只为了摆脱那些流言的。”
陶桃很严肃,虽然知道姑姑是为她考虑,但恕她不能答应。
“傻丫头,你怎么会觉得姑姑是娶你做妾呢,这事就算你答应。姑姑也不能委屈了你。
文侍郎是有一位正室夫人,不过夫人已经过世五年了,现在只留下一个女儿和文侍郎相依为命。
文侍郎为人正直,也没有红颜知己在身边,所以你嫁给他,姑姑非常放心。”
崔姑姑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和陶桃讲述了一遍。
陶桃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文修越居然这么惨,夫人居然这么早就不在了,这样的孤家寡人,陶桃是又可惜又心酸。
只是这就意味着她不用给文修越做妾而是继世夫人了。
陶桃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这是惊喜还是惊吓了。
“姑姑,这,这是不是有点太突然了,我,我都没想过这些,您突然跟我说这个,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陶桃觉得自己的脸有点烧,她真的没想过嫁人的事啊,怎么现在就要想这些了。
陶桃有点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姑姑知道你现在刚听到这个消息有点无措,但你也要知道这是解决事情的最好办法。
至于文修越这个人也是你很好的选择。
你知道的,姑姑不会害你,也希望你好,文修越配你,姑姑还是放心的。”
崔姑姑也是和陶桃掏心掏肺,希望她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文修越可能不够完美,但他也确实优秀,和陶桃来说也很相配,崔姑姑不想让陶桃错过这么好的良缘,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希望她答应。
“姑姑。”
陶桃不是很适应这样的情形,只能撒娇耍赖让姑姑给她时间考虑。
崔姑姑也不逼陶桃了,要说决定权还是在陶桃这里,所以崔姑姑愿意给陶桃时间让她想清楚。
陶桃确实要好好想想,这毕竟是她的终身大事,她也才23岁,人生如果能活到一百岁,那她也只过了一小步而已,还有点长的路要走。
如果以后必定要嫁人生子,她更愿意让自己轻松一些。
虽然小时候苦日子已经过完了,经过在宫里这么多年的生活,她已经苦尽甘来了。
但嫁人就是她另一段人生了,她必须要好好想一想。
毕竟那句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不是白说的。
可像崔姑姑说的,文修越这个人真的在外在条件来说,真的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配了。
陶桃突然想到自己其实也是幻想过嫁个状元郎的美梦的。
现在却意想不到的真的有一位状元郎要娶她了。
陶桃觉得现实有点不太真实,但她也很肯定现实就是如此。
陶桃思来想去,翻来覆去,终于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