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第三十四章:初雪紛飛時的民生答卷(2018年10月27日 - 12月1日)

第一節:寒潮預警下的緊急部署(2018年10月27日 陰)

天氣預報裏的寒潮預警像一片烏雲,沉甸甸地壓在河口鎮上空。林羽盯着手機上“斷崖式降溫”“局部暴雪”的紅色警示,立即召集鎮幹部召開緊急會議。會議室裏,投影儀映出全鎮的供暖管網圖,密密麻麻的紅點標注着老舊小區和孤寡老人住所。

“衛生院的供暖設備必須在寒潮前檢修完畢,”林羽用激光筆指着地圖,“青竹村、李家溝這些偏遠自然村,要優先配送取暖物資。”他轉向民政辦主任:“立刻統計需要轉移安置的困難羣衆,不能讓一個人受凍。”話音未落,窗外的風已經卷着枯葉瘋狂拍打玻璃。

王秀芳抱着厚厚的走訪記彔衝進會議室:“婦聯排查出37戶留守兒童家庭缺少過冬衣物,還有12位獨居老人的房屋漏風嚴重。”她的目光落在林羽略顯疲憊的臉上,又補了一句:“你也該添件厚外套了。”

散會後,林羽來到老槐樹前。樹幹在寒風中發出低沉的嗚咽,枝椏上最後幾片葉子搖搖欲墜。他想起張建國常說:“幹部心裏要揣着本‘民生溫度計’,寒潮來了,得先量量羣衆的冷暖。”

第二節:物資短缺引發的信任危機(2018年11月3日 雨夾雪)

寒潮提前到來,鵝毛大的雪片夾雜着冰粒砸向地面。林羽在物資調配中心查看庫存,臉色越來越凝重——原本計劃的煤炭只到了三分之一,棉被缺口更是高達200牀。“運輸道路結冰,車隊被困在山路上了!”物資科科長滿頭大汗地匯報。

消息很快在鎮裏傳開,村民們紛紛湧到鎮政府門口。“說好的取暖物資呢?”“我家老人都快凍病了!”情緒激動的村民推搡着警戒線,現場一片混亂。林羽站到臺階上,大聲喊道:“我向大家保證,今晚八點前,物資一定送到每家每戶!”

但現實比承諾更殘酷。林羽帶着幹部們連夜驅車前往鄰縣借調物資,卻發現周邊地區同樣告急。在返回的路上,車輛陷進雪坑,林羽帶頭下車推車,手被冰冷的金屬把手凍得失去知覺。王秀芳看着他通紅的耳朵和睫毛上的冰碴,眼眶泛紅:“你這樣硬扛,身體會垮的。”

第三節:老槐樹洞裏的暖心會議(2018年11月10日 晴)

物資危機暫時緩解,但信任重建迫在眉睫。林羽在老槐樹的樹洞圖書館召開“民生懇談會”,特意邀請了二十位村民代表。樹洞裏生着炭火,牆上掛着“有話直說,有難直講”的橫幅,林羽把筆記本和筆放在桌上:“今天不擺官架子,大家放開了提意見。”

“供暖費漲了三成,可屋裏還是不暖和!”“衛生院連退燒藥都缺貨,這怎麼行?”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尖銳的問題讓空氣都變得緊張。林羽認真記彔每一條意見,當聽到一位婦女哭訴孩子因凍感冒耽誤功課,他的筆尖在紙上停頓了許久。

散會後,林羽帶着周墨和技術團隊走訪供熱站。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老舊管網的熱量損耗率高達40%。“我們可以用物聯網技術改造管網,實時監測溫度。”周墨指着電腦上的熱力圖,“但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林羽握緊拳頭:“再難也要改,不能讓羣衆寒了心。”

第四節:風雪夜的生命救援(2018年11月17日 暴雪)

暴雪紅色預警生效當晚,林羽的手機突然響起急促的鈴聲。李家溝村支書在電話裏帶着哭腔:“有位老人突發心梗,救護車根本進不來!”林羽立刻聯系鎮武裝部,調派鏟車開道,同時組織醫護人員組成急救小隊。

風雪中,救援隊伍艱難前行。積雪沒過膝蓋,狂風卷起的雪霧讓人睜不開眼。林羽舉着探照燈走在最前面,突然腳下一空,掉進被雪覆蓋的溝渠。等隊員們把他拉上來時,他顧不上檢查傷口,只催促:“別管我,救人要緊!”

當急救車終於抵達老人家中,醫生發現再晚半小時後果不堪設想。老人的兒子握着林羽凍僵的手,泣不成聲:“要不是你們,我就沒爹了!”回到鎮政府時,天已經蒙蒙亮,林羽在值班表上寫下:“風雪夜,我們守護的不僅是生命,更是信任。”

第五節:民生工程的攻堅時刻(2018年11月24日 陰)

爲徹底解決供暖問題,林羽多方奔走爭取資金,最終敲定“智慧供熱改造項目”。但施工過程並不順利,部分村民擔心破壞路面拒絕配合,施工隊還在挖掘時挖到了地下光纜,導致全鎮斷網三小時。

“這不是瞎折騰嗎?”“挖得到處是坑,讓我們怎麼走路?”反對聲浪中,林羽帶着施工方挨家挨戶解釋,現場演示新設備的節能效果。他還組織村民代表參觀試點小區,看着實時跳動的溫度數據和明顯下降的費用賬單,反對聲漸漸變成了支持。

與此同時,衛生院的藥品短缺問題也在逐步解決。王秀芳發動婦聯成員,與周邊縣市的藥企建立“應急藥品互助聯盟”。小羽和同學們則發起“暖心包裹”行動,用零花錢購買凍瘡膏、圍巾等物資,送給困難家庭的孩子。

第六節:冬至暖陽裏的民心凝聚(2018年12月1日 晴)

冬至這天,河口鎮的街道洋溢着溫暖的氣息。改造後的供熱管網讓家家戶戶暖意融融,衛生院的藥品儲備架上也擺滿了常用藥。老槐樹下,鎮政府舉辦“暖冬答謝會”,村民們帶着自家包的餃子、蒸的年糕趕來。

林羽站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展示着民生工程的成績單:“智慧供熱讓能耗降低35%,惠及全鎮8600戶;應急藥品儲備量提升5倍...”但他話鋒一轉,“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大家的理解與支持。”說着,他向臺下深深鞠躬。

趙德發老人顫巍巍地走上臺,將一雙棉鞋塞給林羽:“孩子,這是我老伴連夜做的,你就收下吧。”看着千層底上細密的針腳,林羽的眼睛溼潤了。小羽舉着畫跑過來,畫面上老槐樹裹着紅圍巾,樹下的人們圍着篝火歡笑,標題寫着:“這個冬天不再冷”。

筆記本上,林羽寫下:“2018年12月1日,初雪見證了信任的裂痕,也見證了它的愈合。基層治理沒有捷徑,唯有把羣衆的冷暖放在心上,把承諾落在實處。老槐樹依然矗立在風雪中,而我們,將繼續書寫屬於河口鎮的溫暖故事。”

陽光透過樹枝灑在雪地上,折射出點點金光。河口鎮的冬天,因爲這份溫暖的堅守,變得格外動人。

本章已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