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第48章 公孫耀的心事

在赫連軒和公孫耀的精心謀劃下,皇帝如被操控的木偶一般,將科舉舞案的偵查大權拱手讓給了公孫耀。

科舉乃國家之根本,與百姓之福祉緊密相連,猶如魚水相依。倘若公孫耀能夠妥善處理,那麼他在民生中的威望必將如火箭般飆升,再加上他攻克十餘城的赫赫戰功,必定會形成功高震主之態勢。

盡管公孫耀的勢力水漲船高,但公孫耀的心中一直藏着祕密。

思緒回到十年前……

秋日的陽光透過文華殿的雕花窗欞,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十歲的赫連軒端坐在紫檀木案前,修長的手指握着狼毫筆,在宣紙上留下一行行清雋的小楷。他寫字時全神貫注,連額前垂下的一縷發絲都無暇拂去。

"軒兒的字越發精進了。"寧妃看着赫連軒的字誇贊道,隨後入內室,於貴妃椅上午休,不久便昏昏欲睡。

一個帶着笑意的聲音從殿門處傳來。赫連軒手腕一顫,一滴墨汁落在紙上,迅速暈染開來。他放下筆,起身行禮:"父皇!"

皇帝着杏黃色龍袍,腰間玉帶在陽光下泛着溫潤的光澤。他身後站着皇後蕭氏,一襲正紅色鳳袍,發髻上的金鳳步搖隨着她的步伐輕輕晃動,在臉上投下細碎的光影。

"免禮。"蕭皇後抬手虛扶,聲音如同浸了蜜,"皇上方聽聞寧妃不適,特來……”

赫連軒垂着眼簾,睫毛在臉上投下一片陰影:"母妃無事,方才還誇贊於兒臣!"

蕭皇後走近書案,染着蔻丹的指尖輕輕撫過宣紙上的字跡:"軒兒字跡如其母啊?本宮雖不善書法,卻也看得出這筆力筋骨。皇上說得不錯,軒兒確實得了你母親蘇寧真傳。"

皇帝站在皇後身側,嘴角噙着笑,眼神似笑非笑:"整日埋首書卷,難怪太傅常說諸皇子中,就數軒兒最厲害。"

"父皇謬贊了。"赫連軒依舊低着頭,聲音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兒臣不過是借筆墨消磨時光,哪敢與諸位兄長相比。"

蕭皇後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冷意,臉上卻笑容更盛:"你母妃呢?"

"母妃已睡下。"赫連軒恭敬答道。

"無妨。”蕭皇後如慈母般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與你父皇就是來看望妹妹的。”言罷,她嫋嫋娜娜地向裏屋走去,走到書架前時,卻像一個被抽走了脊梁的人一般,忽地摔倒在地,將櫃子裏的書如天女散花般全部打翻落下,一封書信如一只蝴蝶般赫然掉落於皇帝面前。

皇帝仿若洞悉一切般地看了皇後一眼,似笑非笑地說道:“怎地如此毛毛躁躁的!”他微微垂眸,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信封中間那幾個龍飛鳳舞的大字——《至穗穗之書》。公孫耀的落款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信封的一角。皇帝緩緩彎腰,拾起那封信,仿佛捧着一顆即將爆炸的炸彈。當他打開信的瞬間,如火山噴發般的怒火瞬間湧上心頭,他的臉色漲得通紅,猶如熟透的蘋果。他狠狠地將信紙揉成一團,像扔垃圾一般丟入了廢紙簍中。

皇帝氣惱,憤然離去。至此後,皇帝一連七年,再未踏入熙和宮。

夕陽西沉時,十五歲的赫連軒回到位於皇宮西北角的寢宮。與其他妃子富麗堂皇的宮殿相比,這裏顯得格外簡樸清幽。院中幾株桂樹花開正盛,香氣彌漫在空氣中。

蘇寧屏退左右,讓赫連軒獨自走入內室。她從牀榻下方的暗格中取出一個紫檀木,裏面有一玉佩。“這是當年你公孫耀叔叔贈予我的,日後有何事便求助於他,他定會傾囊相助的!”說完寧妃睡去,再未蘇醒,在睡夢中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此後兩年,赫連軒越發勤奮,自立自強,最終赫連鈺即位。

年僅十多歲的赫連軒,年紀尚小,卻早已歷經世事滄桑。他深知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裏,稍有不慎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因此,他每日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生活着。

赫連軒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背景使得他成爲衆人被欺負的焦點,稍有不慎就會引起他人的嫉妒和敵意。因此,他始終保持着謙遜的態度,不敢露出鋒芒。

在與人交往中,赫連軒總是言辭謹慎,避免說出可能引起爭議的話語。他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虛心接受批評,並從中汲取教訓。正因這樣,他也懂得如何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不輕易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種謹慎小心、謙虛行事的生活方式,雖然讓赫連軒感到有些壓抑,但他知道這是他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徑。只有這樣,他才能在這個充滿危險和挑戰的世界中立足,不被他人所害。

香火嫋嫋上升,十七歲的赫連軒,盡管已避鋒芒,但赫連軒於皇子之中,其才華能力依然難以自掩。

月亮已經升起,清冷的月光灑在庭院中,將桂樹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皇帝越發懷念早逝的白月光寧妃心生愧疚,身體每況愈下,欲傳位於德才兼備之人——赫連軒。

當蕭皇後聞知此訊,她當機立斷,毫不遲疑地憑借自身地位之便,僞造聖旨,將赫連軒逐出皇宮。此決定不僅果敢決絕,更顯其狠辣果決,足見其心機深沉,處事圓滑,不給人留下任何把柄。

公孫耀在寧妃離世後,對蕭皇後的所作所爲產生了深深的忌憚。他意識到這位皇後的手段和野心,勢必爲穗穗報仇。於是,公孫耀暗中保護赫連軒,多次爲赫連軒化解危險危險。

恰在皇後欲除赫連軒於緊要關頭之際,公孫耀巧施妙計,順利救下赫連軒,並爲其更名公孫瓚。此新名,非僅爲隱匿赫連軒之真實身份,亦欲使其得以重啓人生,遠避皇宮之紛擾與險境。

此後,公孫耀親自教導公孫瓚功夫與謀略,助力赫連軒爲母報仇!一統天下,爲萬世開太平。

本章已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