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裏曼丹島,這是東南亞最大的島嶼。
在愛國黨的大力鼓吹下,日本國內的部分羣體把注意力放在了婆羅洲,也就是加裏曼丹島上。這個島嶼面積高達74萬平方千米,是日本國土的兩倍大小。島上分布有茂密的雨林,豐富的礦藏,還有炎熱多雨的氣候,實在是一處寶地。
該島嶼歷史非常悠久,兩千年前就已經有了人類生存的記彔。歷史上在沿海區域,建立過一些小國家,從未有過統一的國度。
近代以來,因爲婆羅洲獨特的位置,加上島上的特產衆多,這裏成爲了各方爭奪的焦點。最早的殖民者是葡萄牙人,他們在島嶼的北部建立了幾處貿易據點,與島上的土著進行貿易,慢慢進行殖民體系建設。後來西班牙橫插一槓子,強勢進入。兩家打的不可開交,最後西班牙更勝一籌。隨後到來的是荷蘭,他們利用領先全球的航海技術,快速佔據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巴達維亞、臺灣島,都是這個時候佔據的。
到了最近百十年,大英帝國雄起了。東南亞這個十字路口怎能少了英國勢力?有印度、緬甸、新加坡,作爲後盾,大英的勢力強勢進入婆羅洲。控制了文萊王國,佔領了沙撈越。此後,婆羅洲就成了英國與荷蘭兩家的天下。
不管是英國還是荷蘭,兩個國家都不算人口大國,這種體量的國度進行對外殖民只能選擇代理人制度。也就是扶持當地的頭面人物,代表自己統治當地人。自己作爲母國,只要能保證利益,別的一概不管,都是代理人自己決定。因此,英國與荷蘭兩國,並沒有在婆羅洲大批駐軍,甚至只有象徵性的駐軍。
英國人與荷蘭人都是商業立國,經商他們是把好手。可是,想要他們當個地主老爺,看着當地的土著種地、收成,這不符合他們的定位。
宗主國管理不嚴,當地官員又是十分腐敗,日本的勢力很輕松的就在婆羅洲立足了。而這第一個據點,和島茂數選擇了島嶼東南部的坤甸。
坤甸這裏不是一片荒地,而是一座開發很早的城市。十八世紀,華人在加裏曼丹島成立了蘭芳共和國,這裏就是國度。現在這裏依舊是荷屬婆羅洲的首府所在。
坤甸這裏靠着卡普阿斯河,十幾公裏外就是大海,是一座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因爲河流衝積形成的大片平地,也是發展農業的很好位置。
日本人最開始進入這裏是打着經商的旗號,他們買下土地,建立貨棧,大量收購當地的土特產。在金錢開道的前提下,日本人的商貿活動進行的很順利,慢慢在當地站穩了腳跟。而南洋特產,特別是一些稀奇的香料與木材,在日本受到了瘋狂的追捧。憑借這一點,已經讓支撐愛國黨的胡昌遠賺的盆滿鉢滿。
有了商貿的開門紅,第二步移民開荒就很簡單了。日本人出高價埋下了大片的荒地,從國內僱傭了上千人的勞動力,在荒地上大興土木,把原來樹木叢生的地界改造成了種植水稻的水田。不過一年多的時間,滄海變桑田。
坤甸地處熱帶,赤道就從城市穿過。常年炎熱多雨的氣候條件,這對水稻來講實在太友好了!
爲了保險起見,日本人的水稻田第一年僅僅種了兩季,就這,產量依舊震驚了日本。移民到婆羅洲的日本農民,這輩子第一次敞開了喫大米飯團!一邊吞咽可口的飯團,一邊開心的流眼淚。
一位名叫橋周元領的日本農民說出了發自內心的話語:
“婆羅洲這裏才是人間天堂,這裏地方大,土地多,能喫飽。如果有可能,我願意這輩子都住在這裏!”
“老百姓在國內過得那叫什麼日子!喫不飽飯不說,還要被官僚壓迫。每年需要上交那麼多的賦稅,根本活不下去啊。”
“熱帶就是好啊!隨隨便便忙碌一下,就能夠掙下足夠一家人食用的糧食。這裏的條件這麼好,我一定要把妻兒還有叔叔一家接過來,一大家人在這裏一定能過得很開心!”
打鐵要趁熱,圈地要趁早。
看到了種地的廣闊前景,大量的日本商人開始跟進。買地,移民,開墾,種植,一整套成熟的流程。先是在坤甸周邊,慢慢的擴展到卡普阿斯河兩岸,最後,整個河流三角洲附近幾乎都被日本人全部買下了。
到處是日本人的土地,到處是開墾的日本人,到處是嶄新的農田。都說東亞的老百姓是最爲勤勞的,日本老農民深刻貫徹了這一點。漂洋過海而來的日本人,大部分在國內混的不是太好,也就勉強不被餓死的水準。到了這裏能夠喫飽,甚至能夠喫好,不就是熱點累點嘛,那還叫個事?想要活下去,在哪工作能不累?
大量日本人的湧入一度讓當地的政府高度警覺,這幫小日本不是要搞事情吧?不少軍警到日本農場找事,勒索錢財。並且港口也要限制日本人的進出。這極大影響了日本人的動作。最後,日本人又使出了金錢大法,重金賄賂當地高官。加上,當地土著人也苦於華人實力太強,不利於當地的統治。引入日本人的勢力,借助外來勢力打壓抱團的華人,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不得不說,日本人的運氣還怪好來!坤甸的華人和土著勢力常年鬥爭,雙方還經常爆發流血的衝突。上百年來,雙方誰也奈何不了對方。日本人的勢力被雙方同時拉攏,都想多一個助力。這就讓日本勢力輕易的立足了。
賺的最大的是日本的商人。香料一類的東西是稀罕物,奢侈品,市場是有限的。可稻米和木材不是啊,這玩意是正經的大宗商品。國內對糧食的需求是巨大的,對木材的需求也是長期的。包括向陽社在內的民間團體,凡是參與婆羅洲開拓的,都賺的盆滿鉢滿。
內田良平看到了向陽社的財務報表,着重看了南洋方面的收支情況。那一溜溜的進賬,那就在眼前的真金白銀,這個日本帝國的右翼分子,衝動的戰爭狂人也不得不感嘆:
“和島茂數真有兩把刷子,婆羅洲是真有廣闊可能。如果假以時日,把這處土地消化,再養出千萬日本人不是難事!婆羅洲,菲律賓,印度支哪,澳大利亞,中國,這將會成爲一個巨大的文化與經濟圈子,一個以日本人爲主導的圈子。嗯,姑且稱之爲,大東亞共榮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