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曼丹岛,这是东南亚最大的岛屿。
在爱国党的大力鼓吹下,日本国内的部分群体把注意力放在了婆罗洲,也就是加里曼丹岛上。这个岛屿面积高达74万平方千米,是日本国土的两倍大小。岛上分布有茂密的雨林,丰富的矿藏,还有炎热多雨的气候,实在是一处宝地。
该岛屿历史非常悠久,两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生存的记录。历史上在沿海区域,建立过一些小国家,从未有过统一的国度。
近代以来,因为婆罗洲独特的位置,加上岛上的特产众多,这里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最早的殖民者是葡萄牙人,他们在岛屿的北部建立了几处贸易据点,与岛上的土著进行贸易,慢慢进行殖民体系建设。后来西班牙横插一杠子,强势进入。两家打的不可开交,最后西班牙更胜一筹。随后到来的是荷兰,他们利用领先全球的航海技术,快速占据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巴达维亚、台湾岛,都是这个时候占据的。
到了最近百十年,大英帝国雄起了。东南亚这个十字路口怎能少了英国势力?有印度、缅甸、新加坡,作为后盾,大英的势力强势进入婆罗洲。控制了文莱王国,占领了沙捞越。此后,婆罗洲就成了英国与荷兰两家的天下。
不管是英国还是荷兰,两个国家都不算人口大国,这种体量的国度进行对外殖民只能选择代理人制度。也就是扶持当地的头面人物,代表自己统治当地人。自己作为母国,只要能保证利益,别的一概不管,都是代理人自己决定。因此,英国与荷兰两国,并没有在婆罗洲大批驻军,甚至只有象征性的驻军。
英国人与荷兰人都是商业立国,经商他们是把好手。可是,想要他们当个地主老爷,看着当地的土著种地、收成,这不符合他们的定位。
宗主国管理不严,当地官员又是十分腐败,日本的势力很轻松的就在婆罗洲立足了。而这第一个据点,和岛茂数选择了岛屿东南部的坤甸。
坤甸这里不是一片荒地,而是一座开发很早的城市。十八世纪,华人在加里曼丹岛成立了兰芳共和国,这里就是国度。现在这里依旧是荷属婆罗洲的首府所在。
坤甸这里靠着卡普阿斯河,十几公里外就是大海,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因为河流冲积形成的大片平地,也是发展农业的很好位置。
日本人最开始进入这里是打着经商的旗号,他们买下土地,建立货栈,大量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在金钱开道的前提下,日本人的商贸活动进行的很顺利,慢慢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而南洋特产,特别是一些稀奇的香料与木材,在日本受到了疯狂的追捧。凭借这一点,已经让支撑爱国党的胡昌远赚的盆满钵满。
有了商贸的开门红,第二步移民开荒就很简单了。日本人出高价埋下了大片的荒地,从国内雇佣了上千人的劳动力,在荒地上大兴土木,把原来树木丛生的地界改造成了种植水稻的水田。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沧海变桑田。
坤甸地处热带,赤道就从城市穿过。常年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这对水稻来讲实在太友好了!
为了保险起见,日本人的水稻田第一年仅仅种了两季,就这,产量依旧震惊了日本。移民到婆罗洲的日本农民,这辈子第一次敞开了吃大米饭团!一边吞咽可口的饭团,一边开心的流眼泪。
一位名叫桥周元领的日本农民说出了发自内心的话语:
“婆罗洲这里才是人间天堂,这里地方大,土地多,能吃饱。如果有可能,我愿意这辈子都住在这里!”
“老百姓在国内过得那叫什么日子!吃不饱饭不说,还要被官僚压迫。每年需要上交那么多的赋税,根本活不下去啊。”
“热带就是好啊!随随便便忙碌一下,就能够挣下足够一家人食用的粮食。这里的条件这么好,我一定要把妻儿还有叔叔一家接过来,一大家人在这里一定能过得很开心!”
打铁要趁热,圈地要趁早。
看到了种地的广阔前景,大量的日本商人开始跟进。买地,移民,开垦,种植,一整套成熟的流程。先是在坤甸周边,慢慢的扩展到卡普阿斯河两岸,最后,整个河流三角洲附近几乎都被日本人全部买下了。
到处是日本人的土地,到处是开垦的日本人,到处是崭新的农田。都说东亚的老百姓是最为勤劳的,日本老农民深刻贯彻了这一点。漂洋过海而来的日本人,大部分在国内混的不是太好,也就勉强不被饿死的水准。到了这里能够吃饱,甚至能够吃好,不就是热点累点嘛,那还叫个事?想要活下去,在哪工作能不累?
大量日本人的涌入一度让当地的政府高度警觉,这帮小日本不是要搞事情吧?不少军警到日本农场找事,勒索钱财。并且港口也要限制日本人的进出。这极大影响了日本人的动作。最后,日本人又使出了金钱大法,重金贿赂当地高官。加上,当地土著人也苦于华人实力太强,不利于当地的统治。引入日本人的势力,借助外来势力打压抱团的华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运气还怪好来!坤甸的华人和土著势力常年斗争,双方还经常爆发流血的冲突。上百年来,双方谁也奈何不了对方。日本人的势力被双方同时拉拢,都想多一个助力。这就让日本势力轻易的立足了。
赚的最大的是日本的商人。香料一类的东西是稀罕物,奢侈品,市场是有限的。可稻米和木材不是啊,这玩意是正经的大宗商品。国内对粮食的需求是巨大的,对木材的需求也是长期的。包括向阳社在内的民间团体,凡是参与婆罗洲开拓的,都赚的盆满钵满。
内田良平看到了向阳社的财务报表,着重看了南洋方面的收支情况。那一溜溜的进账,那就在眼前的真金白银,这个日本帝国的右翼分子,冲动的战争狂人也不得不感叹:
“和岛茂数真有两把刷子,婆罗洲是真有广阔可能。如果假以时日,把这处土地消化,再养出千万日本人不是难事!婆罗洲,菲律宾,印度支哪,澳大利亚,中国,这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与经济圈子,一个以日本人为主导的圈子。嗯,姑且称之为,大东亚共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