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达成和平协议的文字工作只用了两天就全部落实,双方代表王溥和耶律吼首先在协议上面签字,然后我作为大周首席代表兼钦差大臣在上面签了字,最后交由耶律阮签字盖上国玺,正式生效。
接着我又和王溥连夜遣人将两套和平协议的正副本送往汴梁,交由柴大哥最后签字和盖上国玺,然后还要将其中一套正副本快马送回南京,交给耶律阮方保存。
目前看来,一切还算顺利。就在和平协议正式生效的第二天,双方就正式开始第二轮谈判,就是让双方最为头痛的互开边贸谈判。
和平谈判属于政治问题,无非就是个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可以很快搞定。但经贸谈判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涉及到很多个专业领域,比如说,如何评估契丹交易的马的质量,是属于甲等还是只是次等,这就让我们头痛不已,因为这非常专业。比如说如何确定马的牙口?如何确定马匹毛发质量?如何确定马匹四肢的力量?我看了王溥递上来的谈判内容,每一个大项里竟然还包括了几十个小项,密密麻麻一大堆,看得我头都大了,最后连陆雪阳都十分同情我。
陆雪阳揶揄我说:“看来这钦差大臣实在是不好当啊!”
我白了她一样,一边叫雅子给我按摩,一边叹了口气,道:“可不是么?不然你还以为我们是出来游山玩水的?我现在终于明白了,那耶律虹儿为什么要送我十个美女?那就是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要和我们打持久战。”
王溥十分得力,带着十多个谈判小组,日夜和对方周旋,讨价还价;虽然进展缓慢,但工作还是在逐步推进。
最难得的是,王溥不但在谈判上十分得力,而且心思慎密,头脑灵活。在我的授意下,他和耶律吼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私人感情,两人称兄道弟,惺惺相惜;通过几次和耶律吼的私下接触,王溥终于为我打探来了十分重要的情报。
两人在酒酣耳热之际,王溥就开始在席间故意试探,说我对耶律阮派耶律察割率军西征讨伐述律太后的行为十分不解。
王溥说:“北平王说了,述律太后精通军事,当年也曾做为主帅,独自率领军队平定叛乱,十分难以对付。北平王认为,目前大辽国内能够与之抗衡的就是你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洼。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最后你们皇上却是派崇宁王耶律察割率军前去征讨,可能凶多吉少,北平王对此十分担心。”
耶律吼一张老脸顿时胀得通红,却是一边喝闷酒,一边摇头叹息。
王溥看在眼里,决定再进一步,火上浇油,道:“如果耶律察割此战失利,必然动摇根基;一旦最后述律太后获胜,耶律李胡登基,那我们这次的谈判成果就完全付之东流了。这让北平王十分担心。”
那耶律吼终于忍不住了,在九分酒意之下对王溥说了实情。
原来最开始的时候,耶律阮是准备御驾亲征,再次上演“奶奶打孙子”的战争;但耶律吼等亲信却认为御驾亲征的风险实在太大,赶紧劝住耶律阮。于是耶律吼就建言自己带兵讨伐,却被耶律阮以谈判正在紧要关口,不能付之东流而予以拒绝。
就在这个时候,耶律察割却跳了出来,主动申请,说自己愿替主分忧,带兵讨伐;耶律阮思考再三,最后不顾耶律吼的反对,同意让耶律察割带兵。
我大为好奇,问王溥:“耶律吼为什么反对耶律察割带兵?”
王溥回答说:“当初我也问过,耶律吼说,当年耶律阿保机在位的时候,曾经说过,耶律察割为然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狼子野心,身有反骨,不可轻信。”
我顿时好生佩服耶律阿保机,因为当初我见耶律察割的时候,也觉得此人看上去貌似憨厚,实则野心勃勃,非常善于伪装自己。
我想了想,又问:“那为什么不叫北院大王耶律洼带兵呢?”
王溥叹了一口气,说:“那是因为耶律洼要率领重兵,防备我们大周,根本无法抽身。”
我摇了摇头,笑了说:“王大人,你也看到了,虽然耶律阮和我们进行和平谈判,其实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在他心里,防备我们大周,甚过防备述律太后。耶律吼不能带兵讨伐,只是耶律阮的借口,因为他十分清楚,上京其实并不重要,只有这南京城才是他的根本所在,为防万一,所以才把耶律吼留在南京,而让耶律察割带兵出征。”
王溥点了点头,道:“想不到这耶律阮还真是个人物,竟有这等远见。”
我笑了道:“他要没有这点本事,当初怎么可能一举夺过耶律德光的皇位?如此看来,这耶律阮可比那耶律李胡厉害多了,以后将是我们大周的心腹大患。我们不得不防啊。”
王溥不停点头称是。在王溥离开后,陆雪阳叹了一口气,却揶揄我道:“郑恩,这耶律阮的手段和你有一拼。南平王在南方抵御南唐,抽不开身;你带领使团北上,却留下陶三春镇守汴梁,你和那个耶律阮简直是臭味相投,一丘之貉。”
我哈哈大笑,一把搂过她,说:“这叫英雄所见略同,哪是什么臭味相投?要说一丘之貉,那也是我们两个才是,一个被窝里的两个狗男女!”
陆雪阳顿时脸色大红,怒道:“呸!”
现在耶律阮军情凶险,我也实在不好意思进宫去打扰他,只好自己找乐子。
这天上午,闲着无事,我就和陆雪阳带上十多个全真教女道士做护卫,叫上我们自己的御林军和耶律阮的铁甲军,在雅子和信子的带领下,两百多人浩浩荡荡的来到孔庙,瞻仰祭拜。
只见这座孔庙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竟超过我们中原修建的孔庙,比汴梁城里的孔庙也大多了,乃是南京城里最为著名的地标建筑。
我为什么要到孔庙来祭拜?因为这座孔庙乃是耶律阮的父亲耶律倍当年做太子的时候,为了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就向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议修建孔庙,并建议以儒家为国教,向中原学习,全面汉化。当时耶律阿保机毫不犹豫的就接受了这个建议,并让耶律倍负责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孔庙,作为契丹学习中原汉文化的中心。
因为自唐以来,中原各国一直崇尚道教,儒家学说并没有十分重视。想不到契丹人竟然先行一步,率先尊崇儒家,推崇孔孟,这让我实在是汗颜。
陆雪阳身为道家,对儒家一向是嗤之以鼻,但我却知道,在未来的一千年里,儒家是如何的风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何等的尊崇。
负责管理孔庙的辽国官员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介绍了孔庙的由来,介绍了耶律阮父亲耶律倍当年是如何的推崇汉文化,是如何说服耶律阿保机修建孔庙,现在辽国的年轻官员又是如何在孔庙学习汉文化的。
他在介绍中说的一段话,却引起了我格外的注意。
在孔庙落成后,耶律倍作为当时的皇太子,带领各级官员亲往孔庙祭祀。在祭祀仪式上,耶律倍在介绍契丹推崇儒家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意义时,正式宣布契丹本为伏羲后裔,也是华夏一脉,应与中原一般无二,应该继承和发扬汉文化,以汉文化来熏陶自己,最后还要将汉文化发扬光大。
契丹人是伏羲后裔?也是我们华夏的一脉?听了这个介绍,我真的是目瞪口呆。
我读过司马迁的《史记》,里面在谈及北方少数民族如匈奴这些大汉世仇的时候,经常提到什么伏羲苗裔黄帝苗裔之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契丹也和伏羲扯上了关系?竟然也是伏羲的后裔?他们不是少数民族么?不是我们中原最为深恶痛绝的异族么?不是我们的生死仇敌么?
我开始隐隐约约觉得有些地方不大对了,我原来读过的那些历史书肯定有很大的问题。
我们华夏民族到底来自何方?为什么契丹人要说自己是伏羲后裔?也是我们华夏的一脉?
我顿时觉得头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