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第一百二十二章 華夏一脈

兩國達成和平協議的文字工作只用了兩天就全部落實,雙方代表王溥和耶律吼首先在協議上面籤字,然後我作爲大周首席代表兼欽差大臣在上面籤了字,最後交由耶律阮籤字蓋上國璽,正式生效。

接着我又和王溥連夜遣人將兩套和平協議的正副本送往汴梁,交由柴大哥最後籤字和蓋上國璽,然後還要將其中一套正副本快馬送回南京,交給耶律阮方保存。

目前看來,一切還算順利。就在和平協議正式生效的第二天,雙方就正式開始第二輪談判,就是讓雙方最爲頭痛的互開邊貿談判。

和平談判屬於政治問題,無非就是個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可以很快搞定。但經貿談判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技術問題,涉及到很多個專業領域,比如說,如何評估契丹交易的馬的質量,是屬於甲等還是只是次等,這就讓我們頭痛不已,因爲這非常專業。比如說如何確定馬的牙口?如何確定馬匹毛發質量?如何確定馬匹四肢的力量?我看了王溥遞上來的談判內容,每一個大項裏竟然還包括了幾十個小項,密密麻麻一大堆,看得我頭都大了,最後連陸雪陽都十分同情我。

陸雪陽揶揄我說:“看來這欽差大臣實在是不好當啊!”

我白了她一樣,一邊叫雅子給我按摩,一邊嘆了口氣,道:“可不是麼?不然你還以爲我們是出來遊山玩水的?我現在終於明白了,那耶律虹兒爲什麼要送我十個美女?那就是他們早就準備好了,要和我們打持久戰。”

王溥十分得力,帶着十多個談判小組,日夜和對方周旋,討價還價;雖然進展緩慢,但工作還是在逐步推進。

最難得的是,王溥不但在談判上十分得力,而且心思慎密,頭腦靈活。在我的授意下,他和耶律吼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私人感情,兩人稱兄道弟,惺惺相惜;通過幾次和耶律吼的私下接觸,王溥終於爲我打探來了十分重要的情報。

兩人在酒酣耳熱之際,王溥就開始在席間故意試探,說我對耶律阮派耶律察割率軍西徵討伐述律太後的行爲十分不解。

王溥說:“北平王說了,述律太後精通軍事,當年也曾做爲主帥,獨自率領軍隊平定叛亂,十分難以對付。北平王認爲,目前大遼國內能夠與之抗衡的就是你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窪。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最後你們皇上卻是派崇寧王耶律察割率軍前去徵討,可能兇多吉少,北平王對此十分擔心。”

耶律吼一張老臉頓時脹得通紅,卻是一邊喝悶酒,一邊搖頭嘆息。

王溥看在眼裏,決定再進一步,火上澆油,道:“如果耶律察割此戰失利,必然動搖根基;一旦最後述律太後獲勝,耶律李胡登基,那我們這次的談判成果就完全付之東流了。這讓北平王十分擔心。”

那耶律吼終於忍不住了,在九分酒意之下對王溥說了實情。

原來最開始的時候,耶律阮是準備御駕親徵,再次上演“奶奶打孫子”的戰爭;但耶律吼等親信卻認爲御駕親徵的風險實在太大,趕緊勸住耶律阮。於是耶律吼就建言自己帶兵討伐,卻被耶律阮以談判正在緊要關口,不能付之東流而予以拒絕。

就在這個時候,耶律察割卻跳了出來,主動申請,說自己願替主分憂,帶兵討伐;耶律阮思考再三,最後不顧耶律吼的反對,同意讓耶律察割帶兵。

我大爲好奇,問王溥:“耶律吼爲什麼反對耶律察割帶兵?”

王溥回答說:“當初我也問過,耶律吼說,當年耶律阿保機在位的時候,曾經說過,耶律察割爲然看上去忠厚老實,實則狼子野心,身有反骨,不可輕信。”

我頓時好生佩服耶律阿保機,因爲當初我見耶律察割的時候,也覺得此人看上去貌似憨厚,實則野心勃勃,非常善於僞裝自己。

我想了想,又問:“那爲什麼不叫北院大王耶律窪帶兵呢?”

王溥嘆了一口氣,說:“那是因爲耶律窪要率領重兵,防備我們大周,根本無法抽身。”

我搖了搖頭,笑了說:“王大人,你也看到了,雖然耶律阮和我們進行和平談判,其實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在他心裏,防備我們大周,甚過防備述律太後。耶律吼不能帶兵討伐,只是耶律阮的借口,因爲他十分清楚,上京其實並不重要,只有這南京城才是他的根本所在,爲防萬一,所以才把耶律吼留在南京,而讓耶律察割帶兵出徵。”

王溥點了點頭,道:“想不到這耶律阮還真是個人物,竟有這等遠見。”

我笑了道:“他要沒有這點本事,當初怎麼可能一舉奪過耶律德光的皇位?如此看來,這耶律阮可比那耶律李胡厲害多了,以後將是我們大周的心腹大患。我們不得不防啊。”

王溥不停點頭稱是。在王溥離開後,陸雪陽嘆了一口氣,卻揶揄我道:“鄭恩,這耶律阮的手段和你有一拼。南平王在南方抵御南唐,抽不開身;你帶領使團北上,卻留下陶三春鎮守汴梁,你和那個耶律阮簡直是臭味相投,一丘之貉。”

我哈哈大笑,一把摟過她,說:“這叫英雄所見略同,哪是什麼臭味相投?要說一丘之貉,那也是我們兩個才是,一個被窩裏的兩個狗男女!”

陸雪陽頓時臉色大紅,怒道:“呸!”

現在耶律阮軍情兇險,我也實在不好意思進宮去打擾他,只好自己找樂子。

這天上午,閒着無事,我就和陸雪陽帶上十多個全真教女道士做護衛,叫上我們自己的御林軍和耶律阮的鐵甲軍,在雅子和信子的帶領下,兩百多人浩浩蕩蕩的來到孔廟,瞻仰祭拜。

只見這座孔廟規模龐大,氣勢恢弘,竟超過我們中原修建的孔廟,比汴梁城裏的孔廟也大多了,乃是南京城裏最爲著名的地標建築。

我爲什麼要到孔廟來祭拜?因爲這座孔廟乃是耶律阮的父親耶律倍當年做太子的時候,爲了學習中原的漢文化,就向父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議修建孔廟,並建議以儒家爲國教,向中原學習,全面漢化。當時耶律阿保機毫不猶豫的就接受了這個建議,並讓耶律倍負責修建了這座規模宏大的孔廟,作爲契丹學習中原漢文化的中心。

因爲自唐以來,中原各國一直崇尚道教,儒家學說並沒有十分重視。想不到契丹人竟然先行一步,率先尊崇儒家,推崇孔孟,這讓我實在是汗顏。

陸雪陽身爲道家,對儒家一向是嗤之以鼻,但我卻知道,在未來的一千年裏,儒家是如何的風光,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何等的尊崇。

負責管理孔廟的遼國官員十分熱情的接待了我們,給我們介紹了孔廟的由來,介紹了耶律阮父親耶律倍當年是如何的推崇漢文化,是如何說服耶律阿保機修建孔廟,現在遼國的年輕官員又是如何在孔廟學習漢文化的。

他在介紹中說的一段話,卻引起了我格外的注意。

在孔廟落成後,耶律倍作爲當時的皇太子,帶領各級官員親往孔廟祭祀。在祭祀儀式上,耶律倍在介紹契丹推崇儒家學習漢文化的重要意義時,正式宣布契丹本爲伏羲後裔,也是華夏一脈,應與中原一般無二,應該繼承和發揚漢文化,以漢文化來燻陶自己,最後還要將漢文化發揚光大。

契丹人是伏羲後裔?也是我們華夏的一脈?聽了這個介紹,我真的是目瞪口呆。

我讀過司馬遷的《史記》,裏面在談及北方少數民族如匈奴這些大漢世仇的時候,經常提到什麼伏羲苗裔黃帝苗裔之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契丹也和伏羲扯上了關系?竟然也是伏羲的後裔?他們不是少數民族麼?不是我們中原最爲深惡痛絕的異族麼?不是我們的生死仇敵麼?

我開始隱隱約約覺得有些地方不大對了,我原來讀過的那些歷史書肯定有很大的問題。

我們華夏民族到底來自何方?爲什麼契丹人要說自己是伏羲後裔?也是我們華夏的一脈?

我頓時覺得頭大不已。

本章已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