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让文苒等太久,经过十个月的成长,文苒心心念念的弟弟终于来到了她眼前。
小娃娃白白胖胖的,文苒特别喜欢,总是喜欢陪在弟弟身边。
陶桃看到文苒真的很喜欢这个孩子,也是十分欣慰。
因为陶桃底子好,虽然是第一胎生产却很顺利。
文修越早就给孩子起好了几个名字,只等孩子降生以后,让陶桃在里面选一个。
后来陶桃选了一个茗字作为小宝宝的名字。
文茗是文修越和陶桃的长子,满月酒时,崔姑姑还特意来看望过,看到陶桃气色红润被照顾的很好,也是心满意足。
文茗小时候也还是乖巧的,只是毕竟是男孩子,越长大也越有点调皮。
幸好有文苒管束,文茗也没有长歪。
在文茗快三岁的时候,皇帝要工部筹备在江南建造一处行宫,文修越作为工部侍郎,亲自前往。
这行宫的工程量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
估计没个三年五载怕是回不来,所以文修越最后和陶桃商量,要全家一起过去。
两个孩子都挺高兴的,他们在家里虽然有彼此陪伴,但也喜欢到外面玩。京城他们已经玩熟了。
听说江南特别漂亮,他们就很想去。
陶桃虽然是大人了,但和两个孩子也差不多,除了京城她还没去过别的地方呢。
陶桃知道大夏辽阔,但身为女子无缘去到更多的地方,但现在有文修越,他愿意带自己去外面看看,陶桃也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于是一家人就这么商量妥当,决定前往江南,等文修越修建好行宫再一同返京。
崔姑姑知道此事,也没有任何阻止,这是他们府中,他们这个小家的事,崔姑姑虽为陶桃的长辈。
有些舍不得陶桃和孩子。但依然尊重他们的选择。
只是叮嘱陶桃要记得时常给她写信。
陶桃也舍不得崔姑姑,所以提到写信时自然连连点头答应。
很快被皇帝派往江南的大臣相继出发,文修越没有带太多家仆,他们虽然到江南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但总归是要回来的,带太多人也并不方便。
只两个孩子的嬷嬷,陶桃身边的翠儿,再加上文修越身边的小厮,这些人已经足够。
等到了江南如有不太方便的,就买两个下人就是。
因为是全家一同前往,所以到了江南,他们一家就租住了一处小院安顿了下来。
文修越俸禄有限,并不适合铺张浪费,陶桃勤俭持家也深知这些道理。
在自家小院,陶桃更愿意所有事都亲力亲为,像是他们一家四口的一日三餐,到处去采买食材。
即使文修越官职高,到了这里也是受巴结的主,但因为文修越持身清白,所以从不接受那些。
陶桃也是见过宫中繁华的,更是对这些视而不见。
他们就像普通的一家人一样,过着简单的生活。
就是陶桃发现江南即使繁华,也是有流离失所的人的。
那些可怜人无家可归,只能以乞讨为生。
陶桃心有不忍,就会做一些吃食分发下去,就是这样做也不是长久之计。
陶桃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其他办法。
陶桃厨艺好,那是在宫中锻炼出来的,虽然嫁人了,但却也是她的真才实学。
陶桃想帮到更多的人,最好需要多多的钱财,文修越虽然是她的相公,但照顾这个家为国效力已经很累了。
陶桃就不想劳烦他,最后的结果就是陶桃决定以自己的手艺开店赚钱,这样可以让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还可以帮到更多的人。
陶桃毕竟已经嫁给了文修越,做这个决定就不可能不告诉他。
尤其是陶桃也不希望这样做了让文修越为难,她更想得到文修越的支持。
文也幸好文修越并没有一般读书人的刻板封建,听到陶桃想开店赚钱,居然是为了照顾那个无家可归的人,还很支持她。
文修越觉得陶桃不仅人美,而且还十分心善,能娶到陶桃真是他一生最幸福的事情。
很快陶桃租了铺子,先是开了一家小小的点心铺,还招收了两个乞儿做徒弟,教他们做点心。
之后点心铺子渐渐做大,在江南越来越有名。
陶桃又开了一家酒楼,这时能用到的人就更多了,陶桃并不是一个人在忙,文修越也帮了她很多。
对于夫人去做生意了,文修越从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虽然外人看到了会觉得女儿必须在家相夫教子吧,但文修越觉得这样的陶桃才更加亮眼,是他最喜欢的样子。
陶桃开的酒楼名叫桃源居,里面的小二都是之前在街上讨过饭无家可归的乞儿。
因为陶桃的手艺那是宫中贵人都夸奖过的,所以即使女子开店有很多人不待见,但不得不说桃源居的生意真的很好。
在江南第五年,行宫终于修建好了,文修越也可以回京了。
对于回京后陶桃就要把在江南的生意交出去,文修越怕陶桃不舍,还特意安慰了陶桃一番。
陶桃哪不知道文修越的意思啊,虽然她对自己经营的事业是很喜欢,不过家人却也很重要。
她是不会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难过的。
“大人想多了,这桃源居虽然是我开的,但目的也就是为了帮助那些人而已。
在这里开的,回到京城也不是不行,我还会帮助更多的人的。
但前提也是我们一家过的平稳才行。
只有我们一家平平安安的,我才能放心的去管别人。
要是没有你们,我做这些也是徒劳。”
陶桃现在过的很幸福,这都是因为她嫁给了文修越,有了文苒文茗两个贴心儿女的原因。
去开一家店,帮助别人也是因为自己过的幸福,才希望别人也拥有这样的生活。
所以陶桃反过来安慰文修越,让他知道只要拥有他们,她就心满意足了。
文修越听到了陶桃的话,也终于明白了陶桃的意思。
只觉得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很快一家人重返京城,回到了他们阔别已久的家,见到了许久不见的老仆。
以及视为亲人的崔姑姑。
崔姑姑早就得知了陶桃在江南的举动,对此也没有说陶桃一句。
甚至在崔姑姑出宫以后还帮陶桃的忙,分担起她在京城桃源居的事务。
陶桃得偿所愿,终于可以为崔姑姑养老了。
而陶桃的小家,也是幸福美满,虽然她原本只是一个小宫女,并没有奢求过这些美好。
但她就是拥有了这些,因为这世上有爱她的人,也有她爱的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