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第三十一章:暑熱蒸騰中的蛻變之路(2018年7月11日 - 8月15日)

第一節:災後重建的艱難開局(2018年7月11日 多雲)

暴雨後的河口鎮一片狼藉,街道上堆積着淤泥,斷枝殘葉散落各處。林羽踩着溼漉漉的路面,看着鎮東頭被洪水衝垮的圍牆,眉頭緊鎖。手機接連響起,先是縣應急管理局催促提交災後損失報告,接着是村民打來電話,說自家房屋出現裂縫,急需修繕。

“林鎮長,衛生院的藥品儲備在洪水中泡了一半。”王秀芳舉着清單匆匆趕來,發絲還沾着雨水,“還有青竹村的灌溉渠,又有兩段出現塌方。”她壓低聲音,“這次洪水暴露的問題太多,道路、排水系統都年久失修。”

黨政辦裏,新上任的副主任陳明正在整理數據,電腦屏幕上的災後損失統計表不斷跳動。“按照初步估算,光是基礎設施修復就需要至少三百萬。”他推了推眼鏡,“可鎮財政賬上能動用的資金,不到五十萬。”

林羽翻開張建國留下的工作筆記,泛黃的紙頁上寫着:“大災之後,必現大考。幹部的擔當,要落在實處。”合上筆記,他對衆人說:“立刻召開緊急會議,我們得想辦法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第二節:資金困境下的智慧抉擇(2018年7月18日 晴)

鎮政府會議室裏,氣氛凝重。各部門負責人圍繞資金分配爭論不休。“學校的教學樓牆體開裂,必須優先修繕!”教育辦主任拍着桌子。“衛生院的醫療設備全報廢了,救命的事不能等!”衛生院院長急得滿臉通紅。

林羽看着牆上的河口鎮地圖,目光停留在老槐樹周邊區域。“我提議,採用‘以工代賑’的方式。”他指着地圖,“發動村民參與道路清淤、房屋修繕,按工時結算報酬,這樣既能解決部分就業,又能節省資金。”

周墨推了推眼鏡,補充道:“我們可以利用數據倫理中心的技術,開發‘災後重建數據平臺’,實時公示資金流向和工程進度,讓每一分錢都曬在陽光下。”王秀芳點頭贊同:“婦聯組織婦女同志參與衛生防疫和物資分發,保證工作效率。”

散會後,林羽來到老槐樹下。樹皮上的紋路在陽光下清晰可見,仿佛記彔着河口鎮的滄桑變遷。他掏出手機,聯系曾經合作過的企業,爭取到部分救災物資捐贈。

第三節:施工隊裏的矛盾衝突(2018年7月25日 雨)

道路修繕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但新的問題接踵而至。青竹村的施工隊和鄰村的隊伍因爲施工範圍劃分產生爭執,雙方甚至動起了手。林羽趕到現場時,看到工人們怒氣衝衝地圍在一起,推土機停在路邊,工程陷入停滯。

“他們佔了我們的施工段!”青竹村的施工隊長紅着臉喊道。“明明是你們越界了!”鄰村的負責人也不甘示弱。林羽查看了施工圖紙,發現確實存在邊界劃分不清晰的問題。

“都別吵了!”林羽站到高處,“大家都是爲了建設河口鎮,這樣鬧下去,受苦的還是老百姓。”他當場拿出卷尺,和技術人員重新測量,劃定明確的施工範圍。同時,他宣布成立村民監督小組,由各村推選代表參與工程監督。

當晚,林羽在辦公室加班,整理施工隊的矛盾資料。王秀芳送來一碗熱湯,心疼地說:“你這樣沒日沒夜地幹,身體會喫不消的。”林羽笑了笑:“只要工程順利推進,這點辛苦算什麼。”

第四節:數據平臺引發的信任危機(2018年8月1日 晴)

“災後重建數據平臺”上線後,起初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但沒過幾天,質疑聲就出現了。有村民在平臺留言,說自家房屋修繕的費用計算有誤;還有人舉報,某段道路修繕的用料數量與公示不符。

林羽立刻組織人員進行核查。原來,部分數據彔入員操作不熟練,導致數據出現偏差;而用料數量的問題,是因爲運輸過程中有少量損耗,沒有及時更新公示。

“我們不能讓數據失去公信力。”林羽在例會上強調,“從現在起,所有數據彔入都要雙人核對,每筆支出都要附詳細憑證。”他還安排周墨對數據彔入員進行培訓,提高操作水平。

爲了消除村民的疑慮,林羽帶着幹部們挨家挨戶解釋說明,現場展示數據修改的過程。漸漸地,村民們的態度緩和了,開始主動提供信息,幫助完善數據平臺。

第五節:暴雨預警下的緊急應對(2018年8月8日 陰)

氣象部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新一輪強降雨即將來襲。林羽緊急召開防汛會議,部署應對措施。“所有危房住戶必須在今天內轉移!”他指着地圖,“重點區域要安排專人值守,排水系統再檢查一遍。”

王秀芳帶領婦聯成員,挨家挨戶勸說危房住戶轉移。有些老人固執地不願離開,她就耐心地解釋:“大爺,安全最重要,等雨過了,我們一定幫您把家收拾得好好的。”

數據倫理中心的技術人員加班加點,將老槐樹周邊的水位監測數據接入防汛指揮系統。周墨盯着屏幕,神色嚴肅:“根據模型預測,如果降雨量超過預期,老槐樹西側的堤壩可能會有危險。”

林羽立刻調派應急隊伍,前往堤壩加固。他親自站在雨中指揮,和工人們一起搬運沙袋。雨水順着臉頰滑落,他卻顧不上擦拭,眼睛緊緊盯着水位變化。

第六節:雨過天晴後的新生希望(2018年8月15日 晴)

暴雨終於過去,河口鎮經受住了考驗。看着修繕一新的道路、加固後的堤壩,林羽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老槐樹下,他召開災後重建總結大會。

“這次災難,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林羽看着臺下的村民,“我們不僅修復了受損的基礎設施,還建立了透明的數據管理平臺,更重要的是,我們團結一心,戰勝了困難。”

陳明展示了災後重建的數據成果:通過“以工代賑”,解決了200多人的就業問題;數據平臺累計公示信息5000餘條,村民滿意度達到95%。

趙德發老人顫巍巍地站起來:“林鎮長,你是實實在在爲我們老百姓做事的好幹部!”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林羽翻開筆記本,寫下:“2018年8月15日,暴雨衝刷過的土地,終將迎來新生。基層治理的道路上,困難與挑戰從未缺席,但只要心中裝着百姓,腳下沾滿泥土,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老槐樹見證着河口鎮的蛻變,而我們,將繼續向着更好的未來前行。”

陽光透過老槐樹的枝葉,灑在每個人的身上。遠處,新的建設項目已經開工,挖掘機的轟鳴聲奏響了河口鎮的奮進之歌。

本章已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