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灾后重建的艰难开局(2018年7月11日 多云)
暴雨后的河口镇一片狼藉,街道上堆积着淤泥,断枝残叶散落各处。林羽踩着湿漉漉的路面,看着镇东头被洪水冲垮的围墙,眉头紧锁。手机接连响起,先是县应急管理局催促提交灾后损失报告,接着是村民打来电话,说自家房屋出现裂缝,急需修缮。
“林镇长,卫生院的药品储备在洪水中泡了一半。”王秀芳举着清单匆匆赶来,发丝还沾着雨水,“还有青竹村的灌溉渠,又有两段出现塌方。”她压低声音,“这次洪水暴露的问题太多,道路、排水系统都年久失修。”
党政办里,新上任的副主任陈明正在整理数据,电脑屏幕上的灾后损失统计表不断跳动。“按照初步估算,光是基础设施修复就需要至少三百万。”他推了推眼镜,“可镇财政账上能动用的资金,不到五十万。”
林羽翻开张建国留下的工作笔记,泛黄的纸页上写着:“大灾之后,必现大考。干部的担当,要落在实处。”合上笔记,他对众人说:“立刻召开紧急会议,我们得想办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二节:资金困境下的智慧抉择(2018年7月18日 晴)
镇政府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各部门负责人围绕资金分配争论不休。“学校的教学楼墙体开裂,必须优先修缮!”教育办主任拍着桌子。“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全报废了,救命的事不能等!”卫生院院长急得满脸通红。
林羽看着墙上的河口镇地图,目光停留在老槐树周边区域。“我提议,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他指着地图,“发动村民参与道路清淤、房屋修缮,按工时结算报酬,这样既能解决部分就业,又能节省资金。”
周墨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们可以利用数据伦理中心的技术,开发‘灾后重建数据平台’,实时公示资金流向和工程进度,让每一分钱都晒在阳光下。”王秀芳点头赞同:“妇联组织妇女同志参与卫生防疫和物资分发,保证工作效率。”
散会后,林羽来到老槐树下。树皮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仿佛记录着河口镇的沧桑变迁。他掏出手机,联系曾经合作过的企业,争取到部分救灾物资捐赠。
第三节:施工队里的矛盾冲突(2018年7月25日 雨)
道路修缮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青竹村的施工队和邻村的队伍因为施工范围划分产生争执,双方甚至动起了手。林羽赶到现场时,看到工人们怒气冲冲地围在一起,推土机停在路边,工程陷入停滞。
“他们占了我们的施工段!”青竹村的施工队长红着脸喊道。“明明是你们越界了!”邻村的负责人也不甘示弱。林羽查看了施工图纸,发现确实存在边界划分不清晰的问题。
“都别吵了!”林羽站到高处,“大家都是为了建设河口镇,这样闹下去,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他当场拿出卷尺,和技术人员重新测量,划定明确的施工范围。同时,他宣布成立村民监督小组,由各村推选代表参与工程监督。
当晚,林羽在办公室加班,整理施工队的矛盾资料。王秀芳送来一碗热汤,心疼地说:“你这样没日没夜地干,身体会吃不消的。”林羽笑了笑:“只要工程顺利推进,这点辛苦算什么。”
第四节:数据平台引发的信任危机(2018年8月1日 晴)
“灾后重建数据平台”上线后,起初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但没过几天,质疑声就出现了。有村民在平台留言,说自家房屋修缮的费用计算有误;还有人举报,某段道路修缮的用料数量与公示不符。
林羽立刻组织人员进行核查。原来,部分数据录入员操作不熟练,导致数据出现偏差;而用料数量的问题,是因为运输过程中有少量损耗,没有及时更新公示。
“我们不能让数据失去公信力。”林羽在例会上强调,“从现在起,所有数据录入都要双人核对,每笔支出都要附详细凭证。”他还安排周墨对数据录入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林羽带着干部们挨家挨户解释说明,现场展示数据修改的过程。渐渐地,村民们的态度缓和了,开始主动提供信息,帮助完善数据平台。
第五节:暴雨预警下的紧急应对(2018年8月8日 阴)
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新一轮强降雨即将来袭。林羽紧急召开防汛会议,部署应对措施。“所有危房住户必须在今天内转移!”他指着地图,“重点区域要安排专人值守,排水系统再检查一遍。”
王秀芳带领妇联成员,挨家挨户劝说危房住户转移。有些老人固执地不愿离开,她就耐心地解释:“大爷,安全最重要,等雨过了,我们一定帮您把家收拾得好好的。”
数据伦理中心的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将老槐树周边的水位监测数据接入防汛指挥系统。周墨盯着屏幕,神色严肃:“根据模型预测,如果降雨量超过预期,老槐树西侧的堤坝可能会有危险。”
林羽立刻调派应急队伍,前往堤坝加固。他亲自站在雨中指挥,和工人们一起搬运沙袋。雨水顺着脸颊滑落,他却顾不上擦拭,眼睛紧紧盯着水位变化。
第六节:雨过天晴后的新生希望(2018年8月15日 晴)
暴雨终于过去,河口镇经受住了考验。看着修缮一新的道路、加固后的堤坝,林羽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老槐树下,他召开灾后重建总结大会。
“这次灾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林羽看着台下的村民,“我们不仅修复了受损的基础设施,还建立了透明的数据管理平台,更重要的是,我们团结一心,战胜了困难。”
陈明展示了灾后重建的数据成果: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数据平台累计公示信息5000余条,村民满意度达到95%。
赵德发老人颤巍巍地站起来:“林镇长,你是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做事的好干部!”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林羽翻开笔记本,写下:“2018年8月15日,暴雨冲刷过的土地,终将迎来新生。基层治理的道路上,困难与挑战从未缺席,但只要心中装着百姓,脚下沾满泥土,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老槐树见证着河口镇的蜕变,而我们,将继续向着更好的未来前行。”
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在每个人的身上。远处,新的建设项目已经开工,挖掘机的轰鸣声奏响了河口镇的奋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