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读书人都是社会最重要的力量,按照“士农工商”排序,读书人稳居于“四民”榜首,足以说明读书人在社会中的分量和话语权。
国子监,朝廷最高学府,集聚大燕各地优秀的才子和勋臣子弟入学,在朝野有着巨大的舆论力量,不管是朝堂大佬。还是天子,都不敢小觑这代表整个天下读书人脸面的地方。否则,被这些愤青一般的读书人写成诗文、弄成曲子骂成千古罪人都有可能。
此次申万千上书朝廷,要对北唐开放粮食禁令,引起朝野反对,国子监的大部分学生和在京的各地学子也在反对申万千的行列。经过朝堂的两次廷辨,尤其是申万千暴出账簿,一些反对申万千的官员沉默后,这些个学子和都察院的御史们便成了反对的主力。
上宫门请愿,写诗文骂申万千,甚至指桑骂槐骂天子,学子们有些肆无忌惮,让身为清流中一员的当事人申万千头疼不已,也让宫里的天子非常恼火,不过,恼火归恼火,天子对不能打又不能骂的学子们也无可奈何,只能想法子跟他们讲道理。
申万千弄出来的事,肯定要申万千去跟他们讲道理了。于是,天子下旨,让申万千和大家到国子监就是否对北唐开放粮食禁令在国子监进行辩论,待辩论过后,再在朝堂之上廷议该项国策。
正统十五年腊月十三日,借口生病躲在府里十来天的慕容南出府了。他穿着一身普通读书人的衣服,带着几个换装后的王府侍卫,一路极其低调的出行。
今天,按照天子的意思,慕容南是要去国子监参加申万千视与天下学子的辩论。不过说是去国子监,他出了府门却没有直奔国子监而去。离开王府后,他拐了个弯,跑到吴老汉的早餐铺慢慢悠悠的喝了碗热牛肉汤,填饱肚子后,这才带着吴铁柱几个侍卫往国子监走去。
慕容南慢悠悠地到了国子监时,没人出来迎接他,连门卫也因他低调的穿着和出行方式没有认出他的身份,以为他只是来参加辩论的在京学子,朝大门里面的院子指了指让他们往里走即可。
进了国子监的大门,慕容南循声而去,只见国子监学堂前的院子乌压压近千号人,有坐着的,也有站在的,还有趴在树上、院墙上的,不过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屋檐台阶之上申万千所在的方向,听着他和前面几个说话贼大声的人慢条斯文的互怼。
有句话说的好,反对我的人那么多,你算哪一个?没点实力和名气,想要在来人这么多的场合上前与申万千辩论,几乎是没啥机会,故而来的大部分人只能做个摇身呐喊的观众,听听申万千跟那几个名气大的在京学子和名士代表大家与申万千辩论。
要不要对北唐开放粮食禁令,申万千站在比较务实的角度,主要从贸易税收和禁令之下粮食走私屡禁不止两个角度作为着力点,论证自己建言朝廷对北唐开放粮食禁令的观点。
相对申万千的务实,持反对意见的学子们就比较虚了。他们从禁令乃祖制不可更改和开放粮食禁令就是资敌两个高度来堵申万千的嘴。
开放粮食禁令,让粮食进入北唐就是资敌,这一点,申万千早有准备,拿出一系列的数据来说,就算开放粮食禁令,从大燕进入北唐的粮食也是可控,远达不到让北唐纾困的后果,也就不存在资敌不资敌的说法。
申万千不愧是做过户部尚书的人,他用他的专业,把开放粮食禁令给大燕带来的好处算的一清二楚,让那些个闷头苦读、不事生产、不通民生、对政见时务一知半解的年轻学子们哑口无言,想反驳都说不出话来。
不过想要让学子们就此赞同自己的观点,还是有些难度。学子们认为,对北唐的粮食禁令乃朝廷祖制,从太祖立国之时就有了,决不能因为一点点眼前利益就更改祖宗之法、,把敌国北唐养大,毁掉大燕百年基业。
针对祖制、祖宗之法这个说法,别说申万千了,就算是天子也不能直接反驳,只能迂回的说,咱们后人需因时因地做出调整、改革政策才能让大燕更为强大、繁荣。不过这种迂回的说法有些硬说的感觉,加上申万千没有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反驳学子们的这个观点,弄得没法说服学子们,反而让他失去了不少分。
辩论不可谓不激烈,但谁也没法全面说服对方。这时,有个坐在前面一直没说话的学子从位置站了起来,朝前面站着的申万千看了一眼,一脸鄙视道:“申大人,你我都是读书人,而且你是前辈,学的都是圣人之道,圣人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北唐是否开放粮食禁令,怎么前辈你一口一句说的都是利和银子呢?”
直接说申万千是个“小人”,这人说话有些过分了。这人一直没说话,一说话话里话外就是讽刺鄙视的意思,几乎算是对着申万千吐口水了,丝毫没有给身为前辈的申万千面子,这让所有人都有些惊讶,顿时场面鸦雀无声。
申万千身份和在读书人中的地位摆在那,按说作为一个后辈,不管心中咋想,面子上都应该给予人家尊重,不能像这人一样,当着所有人的面子直接开骂。
旁边的人拉了拉他,想让他别乱说话,却没想到这人连旁边好友的面子也不给,直接甩开人家手,往前走了几步,离脸上有些难堪的申万千近了几步继续说。
“前辈,刚你说了那么多,有一点,学生非常不赞同,你说开放粮食禁令,有利于我大燕,且利大于弊,学生想问,如果有利可图我们就要去做,那我们这些读圣人之道的人与商贾之人有何区别。”
“为了蝇头小利,我们不惜违反祖制,让粮食从大燕的土地上进入敌国北唐,难道除了利,前辈就没想过其他的吗。”
“想想守在边境上防止北唐人入侵的几十万大军,想想这些年死在北唐人的同胞,想想咱们与北唐人的仇恨,咱们有什么理由让粮食从咱们的土地上流进北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