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第七百七十一章复盘

左离山上,热闹非凡。

钱通神、万里风和金错刀大打出手,强行闯过皇室刘家的道道封锁,冲出天罡八卦大阵,扬长而去。

山底之下,寂静无声。

一条废弃多年的孔道内,突然砸进来一人。

此人狠狠地摔在地上,扬起一股沙暴般的尘土,弥漫着整条密道。

好半天后,扬尘落尽,露出了那人的身影,恰是那位盗天门的尉门主。

此时的尉门主,头顶的斗笠不见了踪影,身上的蓑衣摔得七零八落,脸上的八字胡也脱落下来,面上五官随之变幻,化成一张剑眉星目的容颜。

露出庐山真面目的尉门主不是旁人,正是林为。

林为这次悄悄潜入无忧城的目的有两个,一来解除林氏商行之危,二来向三大商会讨债。

这两个目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论先后,不分彼此,都要大闹无忧城,找三大商会的麻烦。

大闹无忧城,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登天。

单枪匹马搅得无忧城风云变幻,不但要有详尽的资料,还要有周密的策略,更要有过人的胆量。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林为能够处处先手落子,事事抢占先机,时时把握着局势的主动权,正是得益于此。

自从十二沉岛得到了梁尚祖师遗物后,林为就把讨债一事记在了心上,有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三大商会的信息。

风满楼、妙音宫、三火真人、九州风土人情等,都是林为信息的来源。

将几方信息互相印证,去伪存真,林为最终得到了准确而又详细的情报。

这世上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论起对三大商会的了解,林为若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甚至三大家族的人,都没有林为入木三分的见解。

三大家族身为顶级豪门,看似庞然大物,连八大宗门也不愿意轻易得罪,但内部盘根错节,腐朽陈旧,奢靡浮夸,勾心斗角。

族人争权夺利,客卿貌合神离。

更重要的是三大家族起于商,重于利,轻于义,寡于情,一门心思钻进钱眼里,虽有上品宗门的实力,却无相应的霸气。

有了这些信息,可以得出三大家族虚肿浮胖,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也并非无懈可击。

而钱家的千叶莲大阵、万家的万花筒大阵和金家的百牢关大阵,林为早已推演多年,虽然还不能完全破解,但也找到了其中的一些窍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

有了完备的资料,接下来便是缜密的计划。

从门前挂旗的投石问路,到堂下留书的敲山震虎,再到秦淮河上的挟持人质,最后到离火四山虚虚实实的斗法,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紧逼,林为始终牵着牛鼻子,把三大家族耍得团团转。

以暗处算明处,以主动算被动,以完备算无备,林为岂有不胜之理?

至于过人的胆量,林为更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看起来人畜无害,到了决断的时候,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管你是天王老子,还是地王爷,谁都不好使。

有了乾坤仪这个保命的法宝,天下之大,任由驰骋,龙潭虎穴,闯上一闯,就连阎王爷的胡子,林为也都敢薅下几根来。

即便钱通神、万里风和金错刀个个修为绝顶,一身法宝更是万金不换的精品,林为也毫无畏惧之心。

至于三位家主位高权重,执掌三大商会,与八大宗门的宗主平等相交,称得上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人物,林为更没有放在眼里,仗着一身绝技,孤身一人闯荡三大商会的大本营,闹了一个天翻地覆。

这一次大闹无忧城,林为也施展出了浑身解数。

敛息诀、易息诀、分神诀、斗转星移等神通轮番使用,闯过一道道封锁,躲过一重重搜查,始终没有显露踪迹,是此行成功的前提。

依仗深厚的阵道修为,悄无声息地在天罡八卦阵之内,布下鸳鸯蝴蝶阵,赢得短暂的安宁,让三位家主投鼠忌器,是此行成功的关键。

分出金、火、土三具元婴,配以分神诀、幻神罩,在离火四山提前布局,守株待兔恭候三位家主,更是一记画龙点睛之笔。

这一来一回之中,林为不但成功拿到了三大家族的家史和家谱,更为脱身创造了条件。

最后施展术法地龙诀,在三大家主眼皮底下,拍拍屁股挥一挥手,云淡风轻地告别离去,留下一地鸡毛。

厚积才能薄发。

如果没有日复一日的清修,岂能将三大家族戏弄于股掌之间?

如果没有年复一年的苦练,岂能如愿以偿全身而退?

……

脱离了险境后,林为取出那三枚玉简,神识扫过,细细地浏览起来。

这三枚玉简当中,分别记载了钱家、万家和金家一万多年的家史和家谱。

家谱记载流传,家史刊录兴衰。

虽然这些文字不是神功绝技,也不值什么钱,但是在三大家族眼里,家谱和家史代表着凝聚和传承,意义十分重大,不亚于镇族后天灵宝。

如非嫡系族人,根本无权翻阅。

在家族开枝散叶,在家谱留下传记,在家史记载功绩,是每一位族人至高无尚的荣耀。

林为不惜以身犯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得到这三枚玉简,其目的不在于三大家族,而是为了揭开一万五千多年前的那个谜团。

自从踏上封元大陆的那一刻起,林为就开始着手查找盗天门覆灭的真相。

对于凡夫俗子来说,一万五千多年也许十分漫长,几乎所有的信息都会湮没在历史长河当中。

但对于修士来说,一万五千多年不过流传了二三十代,应该很容易找到与当年盗天门相关的线索。

令人遗憾的是,不管是九州各地的辞赋杂记、书说箴铭,还是大小宗门的志图考录、汗青史料,都没有一万五千多年前的记述。

走遍大江南北,还是一无所获。

出任妙音宫特使后,林为特意翻阅了所有徐州下品宗门的纪传,也没有找到答案。

而妙音宫偏居封元西南,向来不问九州是非,对当年之事也是语焉不详。

这件事,渐渐成了林为的一个心病。

本章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