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朝堂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在汉白玉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显肃杀之气。
段云身着银色铠甲,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入这权力的中心。
铠甲与地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回荡在空旷的大殿内,仿佛一声声战鼓,敲击着众臣的心房。
群臣肃立两侧,目光如炬,齐刷刷地聚焦在段云身上。
他们神色各异,或冷漠,或探究,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段云紧紧包裹。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压抑的气氛在殿堂内蔓延,无声地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段云立于殿中,感受着这股无形的压力。
他挺直脊梁,面色沉静,目光坚定如磐石,扫视着殿内的每一个人。
他知道,这群人中,有的是他未来可以依靠的臂膀,有的则是潜藏在暗处的毒蛇。
革新之路,注定荆棘丛生,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
他告诫自己,不能退缩,不能畏惧,他必须将革新的火种播撒在这片沉疴已久的土地上。
他要打破这腐朽的枷锁,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想到此处,段云胸中的热血再次沸腾起来,压抑的情绪逐渐消散,一股坚定的信念在他心底扎根。
他向前一步,沉声说道:“各位大人,边境战事已平,如今正是休养生息,开创盛世之时……”他清朗的声音,在庄严肃穆的大殿内回荡,如同一把利剑,划破了沉寂的空气。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只见一个身影从朝臣队伍中走出,怒声喝道:“荒谬!我绝不同意!”
段云的话音刚落,只见一个身影从朝臣队伍中大步流星地走出,他便是朝中保守派的代表——王太师。
王太师年逾花甲,须发斑白,却依然目光炯炯,气势逼人。
他面露怒色,声音中带着不可置疑的威严:“荒谬!我绝不同意!段云,你这是要违背祖宗之法,动摇我大周的根基!”
段云平静地迎上王太师的目光,他心中早有预料,知道这一场战役不会轻易取胜。
他微微一笑,语气依旧坚定而沉稳:“王太师,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若一味墨守成规,只会使国家陷入衰败。我所说的税收改革,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当前国情的需要。如今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若不及时改革,只怕将来悔之晚矣。”
王太师双眼一眯,冷笑道:“国库空虚,百姓困苦,难道都是祖宗制定的税法造成的?段云,你这是在胡言乱语,混淆视听!”
段云面色不改,继续说道:“王太师,国家的繁荣稳定,归根结底靠的是民心。若百姓衣食无着,何来民心所向?我提出的税收改革,旨在减轻百姓负担,让国家资源得到合理分配,这有何不可?”
殿内一时间安静下来,众臣的目光在王太师和段云之间来回扫视。
年轻学士秦学士心中暗自赞叹,段云言辞恳切,条理清晰,让他不得不心生敬佩。
他低声对身旁的同僚说道:“段世子言之有理,税收改革若能落到实处,必能造福百姓。”
王太师见状,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他冷哼一声,毫不退让:“段云,你所谓的改革,不过是空谈而已。祖宗之法,数百年来历经考验,岂是你一介后生可以轻易改动的?”
段云淡然一笑,语气中多了一份从容:“王太师,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若一味固守,只会让国家停滞不前。我愿意以亲身经历,为这场改革背书。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开创盛世。”
王太师怒气未消,正欲再次反驳,突然间,一个声音从一旁传来,打破了殿内的紧张氛围:“段世子,你所言虽有道理,但军事改革之事,还需慎重考虑。”
段云闻言,眉头微蹙,目光转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只见六部之一的尚书赵尚书已然站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段云心中暗自思量,这场朝堂之争,远未结束。
他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战下一个对手。
赵尚书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段世子,老夫并非反对改革,只是这军事制度,关系到国家安危,百年来未曾变动,自有其道理。我大周兵强马壮,边境安宁,岂能轻易更改?”
段云剑眉微挑,朗声道:“赵尚书此言差矣。边境看似安宁,实则暗流涌动。此次北狄来犯,若非末将拼死抵抗,后果不堪设想。我军虽兵力众多,但装备落后,训练不足,将领之间缺乏配合,致使屡次陷入被动。若不及时改革,加强训练,更新装备,将来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赵尚书一时语塞,他虽主管兵部,但对于军事上的事情,却并不精通。
段云所言句句在理,让他难以反驳。
他支吾了半天,才勉强说道:“这……这改革之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段云目光如炬,直视赵尚书,沉声道:“赵尚书,军情如火,岂能拖延?若等到战火燃遍国土,悔之晚矣!”他顿了顿,声音铿锵有力,“我意已决,改革势在必行!”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年轻学士秦学士站了出来,拱手说道:“臣附议段世子所言!改革虽有风险,但若能强国富民,便值得一试!”
段云感激地看了秦学士一眼,这朝堂之上,敢于站出来支持他的人,寥寥无几。
秦学士的支持,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其他大臣见秦学士表态,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有人赞同段云的勇气,也有人担心改革会触动他们的利益。
王太师见状,心中暗自恼怒。
他冷哼一声,正欲开口,却被一个尖细的声音打断:“皇上驾到——”
金銮殿内,随着皇帝的到来,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后落在了段云身上。
“段卿有何事要奏?”皇帝的声音威严而沉稳,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段云深吸一口气,将早已准备好的奏折呈了上去,朗声道:“臣恳请皇上批准改革方案,以强国富民,造福百姓!”
皇帝接过奏折,细细翻阅,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殿内鸦雀无声,众臣屏息凝神,等待着皇帝的最终裁决。
良久,皇帝合上奏折,缓缓说道:“段卿所奏之事,事关重大,朕需仔细斟酌。今日且先退朝,明日再议。”
段云心中一沉他躬身行礼,退回队列之中。
王太师见状,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明白,皇帝的犹豫,正是他们保守派的机会。
退朝之后,段云并未气馁。
他知道,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耐心和毅力。
他找到谢瑶,将朝堂上的情况详细告知了她。
谢瑶听后,秀眉微蹙,担忧地说道:“云哥哥,这王太师老奸巨猾,恐怕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段云握住谢瑶的手,眼神坚定地说道:“瑶儿,我心中已有对策。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我绝不会退缩。”
两人商议许久,最终决定,先拉拢一些中立派的大臣,以壮大己方的力量。
段云深知,朝堂之争,并非简单的权力斗争,而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博弈。
他必须步步为营,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明日,我便去拜访几位大人……”段云的话音未落,便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个侍卫匆匆来报:“世子,宫里来人,请您速速进宫!”
段云与谢瑶对视一眼,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