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們喫飽喝足,手腳更加精細利索,先把仙都宮原來的觀稼殿擴建成位在正南方肅穆巍峨的宮殿,名祈年殿。又將南邊火燒得不成樣子的樓閣拆建出來按圖擴修。
宮中設祈年殿,就是提醒富貴不忘本,永遠不要忘記稼穡之艱難。
祈年殿前的一片四方之地種了麥子。辛沅從裏頭祈福風調雨順,天下豐收出來,又從銅缸裏舀了一瓢水出來,緩緩澆在麥子根部,雙手合十祈求道:“秋稔冬祥,民生安康。”
辛沅剛祝禱完,覺得肩頭一暖,尚未轉身,便聞得是況映身上自己新制的合香焚過的氣味,便知是他在身後。她轉過身,況映正好爲她系好披風的系帶,理順垂下的金線蝴蝶墜子,口中溫和道:“秋稔冬祥,秋天豐收,冬天百姓的日子就能過得祥和。你心裏一直掛記百姓的飲食,豐富他們的菜色,讓他們的餐桌上不會只有菜湯樹皮糊糊和觀音土,百姓一定會明白你的好的。”
辛沅笑道:“妾行事做人,未必都要世人清楚明白。有陛下與妾知心,妾很滿足。”
況映微微蹙眉:“可是現下外頭都傳,引豬肉入饌、制作泡菜、醃曬魚幹、食用越地便宜的海菜補充鹽分都是皇後和諴妃的功勞……”
辛沅含笑打斷道:“諴妃出身漁家,醃曬魚幹,引導百姓食用越地所產便宜的海菜補鹽,這些的確是諴妃會做的事。若是碰巧妾也做了,那也是大家都一心爲百姓思慮而已。諴妃就在宮中,料理宮務,自然事事也比妾更精通,做的更好。自然了,皇後是六宮之主,這些事沒有她支持,也沒有那麼順遂,自然也有皇後的大功勞。”
況映嘆了口氣:“你費心做各色豬肉菜式,讓貧苦百姓也喫得起肉食,又讓慎才人將蜀地、北邊、越地和新羅的泡菜菜種和做法用在一起,讓百姓冬天有更多的蔬菜喫。就連宮裏的宮人,因爲你的緣故喫得有了油水有了滋味,每日做事有了奔頭,日子過得有興味。所謂穿衣喫飯,喫飯你已經百般用心,穿衣這事也是你費心,尋求原本三國手巧的織匠和繡娘,將錦繡技能傳承下來,並且分發宮中蓄積的舊年布料給京中平民,既不浪費衣料,也讓百姓身上穿的體面暖和。但只因爲你歸周比諴妃晚。這些事諴妃和皇後只做一點點,便人人傳頌,而對你做的卻輕邈視之。”
辛沅卻不計較這些,道:“何能早起跟妾說,妾的綠綺閣有水池,不如養幾尾錦鯉,顏色也好看。妾卻想,與其醃曬魚幹,不如今春由官府發放魚苗給家中有水塘或者在小河段願意養魚的百姓,讓百姓養那些好養活的草魚、鯉魚、鯽魚、鰱魚、鰱魚,這樣一年四季都有鮮魚喫,多的又可以醃曬成魚幹,不是更好?”
況映心下大悅:“這個好,所謂醃曬魚幹,也有魚多才好,否則誰不愛喫活蹦亂跳的鮮魚,卻去喫那鹹魚。”
辛沅道:“是了。一則官府養育分發魚苗,選擇會養魚的魚戶,請官府派專人前去護苗養魚。等養的人多了,學會的人也多了,咱們可以讓百姓自己繁育魚苗。妾聽璹貴嬪說,荊楚一帶和南邊都有在稻田裏養魚的,魚喫稻花,人稱稻花魚,肉質格外肥美,咱們以長江爲界,長江以南都可以嘗試稻魚同養。”
辛沅心裏有數,這件事,諴妃根本不懂,不如就教給璹貴嬪,讓馮後母族的人出力。畢竟,一個妃子風頭大盛,六宮之主面上不說,心裏總是不舒服的。
爲了此事,況映特意召見了璹貴嬪,細細問了,才知道,只有荊楚一帶和越地三郡的少數民族才最擅長養稻花魚。這魚稻同養是他們在自己的地界上與不多的土地爭收成才想起來的辦法。還有更多些的是江南人家在荷塘裏養魚,魚糞積在淤泥裏化成肥料,泥下的藕節會長得更好,蓮蓬結的蓮心可以自己喫也可以入藥。
辛沅因常去錦繡署,想起來便和況映商議:“我大周所產綾羅綢緞,尤其蜀錦、雲錦、壯錦,深得南洋與西洋諸國喜愛,可以此換回不少銀錢,充實國庫。便是烏斯漠,每次互市,除了米糧,也是相中錦緞最多。他日萬國來朝時作爲賞賜,也格外體面。”
因聽了辛沅的話,這兩年綾羅綢緞多產,的確爲國家換了不少好處,況映也深以爲然。
“這些織工難得,技藝多爲家中世代相傳,不爲外人所得,我們若不好好用起來,只怕幾十年之後,就不會有人再懂得織雲錦和蜀錦了,到時候才是痛悔莫及。”辛沅都一一想好了,“這些織工所住房舍需幹淨舒適,冬暖夏涼,每日撥了廚子和幫工過來,專門爲他們做熱飯好菜,還要爲他們洗衣做飯。廚子要按不同地域來的,將飯菜做的適口,還不能成日勞作,得按時歇息。要知道織工最廢眼力神,雙手也得用巧勁,若是壞了眼睛,那可什麼都做不成了,因而明目的茶湯也得時時備着。”
況映聽了,便喚來司宮令滕氏,一應按辛沅吩咐去做,倒也十分爽朗。
再說起醃制泡菜之事,其實這個差事說着輕松,成日家做起來也累,非得有耐心不怕繁難的人才能做好此事。白菜一到,先有專人剝去外頭兩層破爛受損的菜葉,然後去根,留下裏頭每片葉子都完整的。泡菜處有專門削切蘋果和梨的果案,切姜絲的姜案,各自擺開,絕不串味。宮人們卷起袖子,掰開菜葉子一張張清洗幹淨,下手要輕,洗得要仔細,不能破了葉面兒。再有專門給每片菜葉抹鹽的宮女,抹完進缸壓上巨石的小黃門。等菜葉殺出水後還得用清水一遍遍投洗,每一項工序都少不得錯不得,否則這一缸泡菜就都差了味道了,所以非得是個有經驗又能明白各地泡菜不同口味的人來掌事才行。
有一回辛沅去泡菜處探望慎才人,特意帶了一籃子蔥肉烤餅。她一路走來,香氣四溢。慎才人隔着牆就聞到了,挽着袖子迎出來道:“好香!是什麼東西?”
辛沅一一分發給衆人,烤得薄脆的餅皮裏裹着大量切碎的蔥花和豬肉碎,辛沅道:“也不是什麼值錢東西,只要舍得下蔥花和豬油,這蔥肉烤餅就會格外香。”
慎才人喫了一個又喫第二個,連道“奢侈”。辛沅知道自從她掌管泡菜處的事宜,那是一根小蔥一片韭菜葉子都不浪費的。慎才人和辛沅坐在門前竹椅上,連聲嘖嘖道:“這麼多的蔥花,真是我想都沒想過。我小時候家貧,娘親爲了我們有下飯的泡菜,用小蔥抹了辣醬醃制,也算一道菜。有時候喫的省,一兩棵小蔥就一碗飯。”辛沅雖知道新羅地小物產少,但也出人參、玉石等物,也有靠山喫山,靠海喫海之說,不想慎才人幼年竟寡貧至此,也實在是可憐。她便道:“蔥也不值什麼,牆角旮旯裏都能種。你什麼時候想喫烤餅了跟我說,我給你多多地加蔥花和豬肉。”二人說笑一番,愈加親近。
如今宮裏有時三五日會上一次蘸醬菜,以做憶苦思甜之用。薛九泠喫得歡喜,只是她不喜歡大醬的味道,自己打了蘸水,新鮮的生蔬菜她都能喫完。辛沅一問,才知她在南邊的時候蔬菜水靈鮮嫩,常有用卷餅切了細絲裹着生喫的,只是不蘸醬而用蘸水而已。璹貴嬪呢是個書癡,一個人用膳的時候手不釋卷,喫什麼都無所謂,只方便她看書就好。所以她喫的蘸醬菜也不蘸醬,也不用面餅,只用生菜葉子裹了黃瓜絲、藕絲和肉絲同喫,還稱這樣喫飯看書更有味了。
薛九泠喫了兩回生菜卷餅和排骨飯、肉湯,便想念故鄉的釀菜。辛沅雖然在舊蜀宮中見李老夫人與翠婑阿娘常喫,但因任贊不愛喫,嬪妃宮裏幾乎也沒有這道菜。薛九泠聽了便不屑,認定任贊是個不懂喫的,便道:“釀菜的好處和蘸醬菜一樣,萬物可蘸醬,那麼就萬物可做釀菜。”所謂釀菜,就是用一片蘿卜或一個香菇、一根肥厚茄子對切爲二,到底不分開,中間夾剁碎的肉糜;也有用苦瓜、黃瓜切段,或中間挖空,塞入雞茸和蛋清;更厲害的是在老豆腐中間挖個不露底的孔,塞入切成茸的魚肉和蝦仁;更有手巧的把田螺挖幹淨,取田螺肉和豬肉剁碎,蛋清封口,這樣的釀菜可煎可蒸可炸,方便的就是就地取材,應時應節。
辛沅聽她的口吻,似乎那釀菜極其美味,便卷起衣袖試着做了兩次。第一回手生,做的只有七八分味道,薛九泠嘴刁,只一口便不喫了,全賞給了宮人。第二回辛沅摸到了門道,薛九泠喫的滿意,便以她的名義往棠國公府邸送給李老夫人一份,以近鄉情,也免了辛沅的爲難。
辛沅道:“我與任贊早無任何恩情;但李老夫人是長輩,寶珏是欽烈王後所託,我心中甚是掛念。”
慎才人自從有了事做,又有同鄉相伴,再不成日悶悶的,臉色也紅潤了許多。原本況映見她就少,陪她說話的時候更少,難免心有愧疚。如今見她氣色頗佳,又在那些新羅女中挑了兩個能幹伶俐的跟隨她貼身服侍。這下可了不得,連聖尊後都知道了,自從慎才人專司管泡菜一事後,御膳監就沒有一根浪費的菜根菜葉兒,大到大蔥的蔥白,小到小蔥的葉子,不起眼的小魚幹,宮裏做紫蘇飲多出來的紫蘇的老葉子,全給辣醬面一裹,做成了泡菜。
聖尊後笑言道:“都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誰知慎才人還沒當家,只管了做泡菜,竟在飲食上省下那麼一大抿子錢。看來從前我們還是太不會過了。”
況映笑道:“新羅多山,氣候也不比大周,春夏日子短,土地貧瘠出糧少,農耕之術落後,物產不足上川京二十中之一,自然是精打細算,把能入菜的全入菜了,一丁點兒也不浪費。”
聖尊後頷首:“陛下可還記得,您記事的時候,那時還是北周,天下尚未大定。四國之中,我大周雖然土地肥沃,但因天氣偏寒,一年只能種一次稻米,不似舊越氣候溫暖,一年兩三季稻米都可以出。”
況映道:“一年兩三熟的稻米,沒有我們一年一種的稻米好喫。”
聖尊後凝神道:“不管好不好喫,對百姓而言,喫得飽就是好。打的糧食少,就要問土地刨食喫,那年月喫不完的白菜、蘿卜和黍米飯、雜菜粥。你懂事從不說什麼,可你四弟被哀家嬌養了些,總是追着哀家要白米飯喫。可那時咱們家的財力養活你們三個胃口大的男孩都難,哪來米飯,少不得用高粱飯和小米粥打發他。那時候,哀家要是有慎才人的本事,你們三兄弟光是喫泡菜也比旁人有口福些。”
況映寬慰道:“如今天下大統,四海富有,舊越的新鮮瓜果,譬如椰子,母後要喫,不過三日也得了。”
聖尊後雖然欣慰,但還是道:“話是這樣說,但你不可因做了皇帝而過於靡費。一事一物,皆來歷艱難。慎才人這樣的勤儉又喫苦耐勞的女子,是我朝初建的女子表率,合該獎賞。”
爲了這個,聖尊後還特意賞了慎才人蜀錦、雲錦、蘇羅、吳綾、杭綢各十端,以茲嘉獎。辛沅倒是私下裏向況映說,慎才人勞心勞力,成事頗佳,合該進位爲嬪,以彰其能。
況映倒也不遲疑,對辛沅推心置腹道:“慎才人是跟着朕的老人兒了,朕何嘗不想趁此機會給她進一進位份。只是她若封嬪,宮裏就只剩下一個皇後的媵妾尚美人了。到時候皇後若進言,要提尚美人的位分,朕也爲難。”他微微一笑,“況且朕還有個打算,京城中的百姓算是都有口飯喫的,但也有許多人家除了幹糧,想喫泡菜連個泡菜壇子也沒有的,買不起配料和白菜的是更多。慎才人既思念家鄉,又擅制泡菜,不如往後在京中開設泡菜廠,專召京中的新羅女子一同做事,城中四門可再設粥廠,接濟窮困無食的百姓。”
辛沅沉吟道:“既然慎才人出宮辦事,不如陛下另賜予‘夫人’之號,自然人人都敬重她。”
他握一握她的手:“不如你替朕想個封號便是。”
辛沅笑道:“夫人這個稱謂好,既似主事之人,又不按宮中品階來,方便稱呼,又極尊貴。陛下既託懶給妾,那妾覺着,民以食爲天,天下安定,百姓有糧,自然富庶樂昌。就賜號‘樂昌’二字可好?”
況映道:“朕躊躇良久,不知如何褒獎慎氏好。如此一來,總算兩得,也不教她白忙碌一場。且慎氏此舉,安定天下,民樂爲昌。就賜號樂昌夫人,甚好。”
辛沅亦爲慎才人高興:“慎才人有這封號,便是新羅人也會爲她而驕傲,感受到陛下慈恩如海。”
辛沅知道慎氏雖然隨侍況映多年,從皇太弟府到宮中,但一直無寵,也不爭寵,默默無聞多年,又因是異國新羅人,宮人們對她也不甚放在眼中。要不是素黎氏和甘氏護着,她的日子也就這麼默默黯然地過下去了。
慎氏和舊日姐妹尤氏都來自新羅,按理說尤氏曾遇身孕,說明聖尊後與況映都不介意有新羅血脈的皇嗣出生,也是喜歡她們安靜溫順的脾性。只是慎氏和辛沅私底下說過,她一直未能有娠,只怕和小時候生活在天寒地凍的島嶼,多喫加了冰的冷面等食物有關,寒了宮體有關。後來她被選中來侍奉況映,境遇改善,喫着紅參湯調理,也是來不及了。尤氏難產而死,把她嚇得不輕,對有孕生子一事心中實在避之不及。再加之後宮添了新人,況映也甚少再寵幸她了。
當然,這話她是不敢和宮裏其他人說的。只是久聞辛沅是舊蜀的寵妃,到了周宮也幾乎是專夜之寵,卻從未聽聞她有生養或者懷娠之說。辛沅推脫,也只說年幼時奔波千裏,從舊虞姑蘇舉家遷到蜀山深處居住,怕山中溼寒,又在瓊王府受了磋磨,,傷了根本也未可知。爲此,慎才人愈發憐惜她,反正新羅每年都要進貢紅參,她便特意選了最大最好的,送來給辛沅補身,且告訴她,雖然自己人微言輕,但跟家鄉要些紅參還是容易的,只要辛沅喫着好,她年年歲歲都給辛沅送上紅參滋補。辛沅看着她滿臉誠摯,心中亦是感動不已。
恰逢到了年下,便是慎才人生辰。從前慎才人每年生辰,尚食局也會送來吉利的紅雞蛋、羊肉蛋餃和銀絲面,另爲她專門發放一個石鍋子、一大碗碎冰、熱氣騰騰的海帶湯和牛肉湯各一份,還有一份蕎麥面和切好的一大塊牛肉。這是明敬皇後手裏就傳下的規矩,尊重她們新羅人生辰喫牛肉湯蕎麥面、喝海帶湯的習俗。
慎才人每回都笑吟吟收下,自己親手煮了一碗家鄉的蕎麥冷面。宮中雖然不提倡食牛肉喝牛肉湯,但也備着兩天有一頭牛宰殺取肉喫。慎才人嫌尚食局熬的牛肉湯湯頭寡淡,便加入大半塊繼續熬煮。等香味逐漸濃鬱,便佐以辣白菜絲、黃瓜絲、梨絲、蘋果絲,撒上芝麻和胡椒,對半切的雞蛋,最後放進碎冰,面條質韌細滑,湯汁涼爽,酸辣中帶着甜意。就算是冬天入口,擁着火盆大口喫冷面,也是極暢意的。尤杏兒在世,她們倆還一起喫面,後來,就是她一個人喫了許多年。
慎才人每每做成了泡菜,都要請辛沅先試過嘗味,這次來時,慎才人讓侍女帶了一個大食盒,裏頭端出一鍋明太魚燉猴頭菇豆腐湯、牛骨髓燉鮑魚葛根粉絲羹、生醬蟹、牛肉卷四葉參,還有寓意圓滿的蛋餃,主食是蔥餅與煎餅各一份。她笑盈盈道:“你別嫌這些菜簡薄,都是我們新羅的特色菜。這明太魚我們這兒難得,還是新羅進貢的。陛下恩寬,特賜了一半給我。這不,我做了一份來給你嘗鮮。”
夙芳幫着那侍女將銅鍋子放在桌上,先舀了一碗湯,明太魚肉加上豆腐和猴頭菇,果然補足了山珍海味的鮮氣。辛沅笑道:“你手藝真好,我前兒去陛下那裏,看他在喫參雞湯,一問也說你是做了送的。我瞧陛下喫得極歡喜,最後一半的湯還是我看得饞了要過來喝盡了,否則陛下是一口都不會給我剩的。”她那話裏頗有嬌嗔之意,慎才人忍不住掩脣笑道:“你呀你,才入宮不久就這麼不怕陛下,換作我,至今都不敢正眼瞧陛下。”
兩人說着,都忍不住笑起來。慎才人道:“那參雞湯是雞子的肚腹裏塞了新羅特產的山參,便是夏日喫也不會上火。咱們新羅人最喜歡三伏天喫滾燙的參雞湯,痛快淋漓地出身汗,平時積在身體裏的虛寒之氣都發散出來了。你若喜歡喫,晚上得空,我過來和你一起用飯,就做道參雞湯來。”
辛沅連聲道了自己有口福,慎才人又道:“這醬蟹虞人也會做,和我們新羅一樣,都是活蟹醬制而成,鹹鮮味重,但醃制的好,一點也不腥。你若不慣喫生的,就挑裏頭的蟹黃嘗一點,最好喫的就是那蟹黃了。”辛沅見那醬蟹對半掰開,個個肥大,那金色的蟹黃幾乎要滿溢出來。她原不大喫生鮮,但看醬制的香,便忍不住用銀勺挖了蟹黃來喫。
夙芳在旁看着新鮮,便道:“這醬蟹看着好誘人。娘子喫了蟹黃,剩下的腳肉也賞我們嘗嘗。”
辛沅和慎才人便笑着讓她們拿下去分食了。還有一道蔥餅和煎餅,看着都不起眼,卻是蔥香四溢。那蔥餅裏滿滿鋪的都是小蔥,蔥根又圓又肥,雪白可愛,蔥管細長碧綠,並非是本土所產的小蔥,一問才知也是新羅來的。慎才人嘆道:“幸虧你幫我提了專司泡菜的事兒,手裏經的新羅貢菜多了,想喫什麼便做一份。從前沒人管這個事,陛下也不知怎麼喫,許多都賞了王公之家的新羅人,我卻是口福不足。如今我自己就在御膳監旁邊理事,想喫什麼就自己做。你別看這蔥餅不起眼,非得是咱們新羅的肥根小蔥,滿滿鋪平攤了一鍋底,再切上細細的蘿卜絲和各色剁成小粒的海鮮。兩面做餅子的面糊是用十餘種谷物磨成細粉加了蛋清拌勻再煎的,除此之外,只淋上了一點點鮮醬油。”說罷,又從酒壺裏到處一小杯醇白的小米酒,道,“蔥餅配米酒,最能激發出香味兒。來,你飲一盅。”
辛沅見那蔥餅不似國中人喫的全是面粉做的煎餅,而是蔥香、海鮮香撲鼻,兩面煎得微微金黃。她忙揀了一塊大的喫起來,小蔥外脆裏嫩,蘿卜煮至化成湯汁,調和進面餅裏,更增甜香。那海鮮自不必說,精心挑選過的貝肉、紅蛤肉、牡蠣、蝦仁、鮮魷魚粒和鮑魚片,每嚼一口,那海鮮豐富的香氣便疊加一層,混着小蔥,越喫越香。再飲一口微涼的甜甜的米酒,真是醉人。慎才人原怕辛沅喫不慣,現下看她喫得香甜,便放心下來,自己也卷了一個蔥餅,就着小米酒喫起來。
辛沅笑起來,滿面飛紅,朗聲道:“都說新羅女子能歌善舞,喫上如此美食,痛快飲酒,怎麼能不歌舞一番盡興?”
慎才人笑着嘆道:“姐姐別笑話我了,我若擅歌舞獻媚之術,當年明敬皇後也不會留我做通房了。”
辛沅“哦”一聲,這才明白過來,明敬皇後挑選通房,選的是溫柔沉靜,能安靜侍奉男主人,並不要會吟詩作對、能歌善舞的,以防生了狐媚之心。
慎才人抿着米酒,託着腮幫子,只定定瞧着她出神:“我原以爲杏兒姐姐走了後,再無人陪我喫着家鄉飲食。沒想到你卻如此喜歡,這真是我的福氣。”她又指着那煎餅道,“姐姐也嘗嘗這個。”
辛沅取過來細嚼了一會兒,裏頭一層蘑菇、角瓜,一層幹魚碎、海蠣子,一層姜末、加鹽和椒粉調制後的小塊烤牛肉等。放入面粉和雞蛋裏攪拌後,煎制成的煎餅。每一咀嚼,就有新的滋味混合進來,調和的鮮甜無比。辛沅道:“這蔥餅和煎餅陛下定然喜歡,等下慎才人就以生辰的名義送夜宵去,陛下愛喫的。”
慎才人面上一紅:“那就多謝妹妹 。”
辛沅道:“天下美食,非得分享才喫得痛快。否則便是一個人喫龍肝鳳膽,孤零零的,也沒什麼意思。”
慎才人笑個不止,又飲了兩杯,忽然定定地出神。辛沅見她如此,定是有話要說,索性問了她來意。
慎才人原有些怯,幾杯酒下肚,壯了膽子,想了想才道:“陛下賜給我兩個新羅女子爲宮人,我心中是極歡喜的。只是我也是背井離鄉多年,聽得新羅因年年遣出女子到大周貴族之家爲婢,有人覺着回鄉無望的,有人覺着大周比新羅富庶的,都擇配了當地人爲妻,再難回故裏。新羅也因男多女少,許多男子娶不上媳婦兒。我是想,不如從我開這個先例,侍奉我的這幾位新羅女子到了年紀,就許些財帛,送歸新羅,讓她們與家人團聚,在故土與鄉人成婚,生兒育女。”她越說越沒底氣,不由得抬眼望了望辛沅,道,“自然,我在陛下跟前說話是沒有份量的,思來想去,不如請你替我告訴陛下,可好?”
辛沅聽了她的打算,便道:“涼朝時風行昆侖奴與新羅婢,都是要人離開故土家人到異國他鄉爲奴爲婢,縱然日子過得比在家鄉時富貴不少,可骨肉分離,終究慘痛。你看涼朝傾覆後,其餘三國中都不大用新羅婢了,只是大周高門豪族還是以使喚新羅女子爲婢來誇耀門第。依我看,你說的極是。往後即便有新羅女子來我朝的,其一不許沒入奴籍,其二做工滿五年必得回家鄉與親人團聚,這樣既賺了錢財,又全了骨肉天性。若再要第二次出來到大周爲僕的,則要夫妻一起出來尋差事,爲一家所聘用,任期也是五年。這樣好彼此照顧。”
慎才人聽得歡喜,含着淚期期艾艾道:“這法子比我想的還周全,我與陛下去說,陛下願意聽麼?”
“喫了你那麼多美食,再不爲你的事動動腦子,可就太對不住你了。”辛沅推心置腹道,“我也是想,正因你也是新羅人,說起來更有份量。陛下也能明白其中利害。”
慎才人嘆了口氣,復又苦笑道:“可惜我家人老早就病故了,親眷也都不在了,否則我與去了的杏兒姐姐,也不會留在這裏這麼多年。”
“你既家鄉再無親人,那麼在這宮裏,咱們就是姐妹,沒什麼話是不可以說的。你也別總覺得自己人微言輕。你親手做的泡菜,分別有蜀地、大周、越地和新羅四種風味,每種都風味獨到,各有特色,這是打着燈籠也難找的人才。若沒有你這手藝,多少人的舌頭都填不上這故土美味呢。”
慎才人聽得贊譽,不由得面上一紅,有些手足無措道:“要不是你一心想念着我,給我這個機會,我成日也是無所事事。反正我是不得陛下恩寵的,如果能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我自己也很高興。”
說來也是,慎才人雖然有資歷,但畢竟位分低,難免人微言輕,一直在這宮裏如微塵般生活,謹小慎微,盡量不惹人注意。如今得了拿手的差事,又教導着御膳監的底下人,好處又是人人皆得的,她也越發得人尊重,地位與前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