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百花凋谢,唯有水仙、梅花、茶花风姿绰约,越冷越艳。辛沅见周宫后苑多植梅花,十分喜爱。天气回暖时,况映打开恒甯殿书房的长窗,窗下有几株移来的磬口晕心梅。此梅花外层花瓣浑圆深黄,内层花瓣为淡淡的紫红色,像要慢慢晕开一样,虽盛开如半含者,名磬口,最为世珍。尤其其香气清郁,若瓶供一枝,香可盈室。
况映每回在梅树下批阅劄子,便要辛沅作伴,梅花美人两相依,皆是倾国之姿,便道:“你若喜欢,多剪些梅花回去插瓶。”又半是顽笑道,“你看着贞静,其实性子颇烈,红梅白梅与你都相宜。”
辛沅叹了口气道:“旧蜀钦烈王后在时,甚爱画梅花。如今见梅花盛开,其人芳姿如在眼前,高洁清贵世间难有人比。钦烈王后爱极梅花,妾为她磨墨,情意深厚,如今怎敢以梅花自比,与她相较。”
况映握住她手,轻轻呵一呵:“那你喜欢什么花?我在琼琅苑为你多多种植。”
辛沅本就对蜀国国花杜鹃心意不过尔尔,杜鹃花美,但杜鹃鸟声声啼血,太过凄凉,叫声似道“不如归去”,又名子规鸟,实在太过凄悲。她略略思忖,眸中清亮:“红栀子好不好?”
“为何是红栀子?”
“妾到陛下身边时正是初夏,正乃栀子花开的时节,陛下种在妾绿绮阁里的,就是成双的红栀子树。比起浓香的白栀子,红栀子气味清雅,留香长久,而且看着喜庆。”她面色微微一红,与他双手紧握,“栀子音同之子,之子于归,宜室宜家,妾嫁得陛下,两心相悦,正如此诗。二来栀子又同知子,彼此相知,情意胜万金。”
况映深深感动:“爱妃通敏有智思,此解极好,那我就命司苑巧匠,满植栀子,记你我情深。”
帝妃之间感情愈浓,旁人无可奈何,日子也得照旧过,新换的菜色也上了后妃的膳桌。慎才人是新罗人,最爱吃生菜蘸酱。从前她位分不高,份例的菜色也不多,有时她偷偷自己做着吃一点解解馋,如今是可以光明正大吃了。奇的是来自最南边的薛九泠都没说什么,这滚烫的肉汤她能喝,生菜也不忌口。冯后便隐隐猜出来,这排骨饭、肉汤和生菜怕是越人爱吃的,越地四季无冷天,自然生菜品类繁多,无需煮熟就可吃得。而且除了羊肉和猪肉,越地多山靠海,猎物鱼获极多,传闻莱国公李定恭为旧越君王时,便喝过虎骨汤和炙貘肉、豹心汤,还有各色珍奇的鱼和贝肉。还有,越地大山连绵不断,耕地甚少,牛却多了,所以也吃牛肉。薛九泠自然也是跟着吃的寻常。比起大周对耕牛的重视,若不是病死、老死的牛肉,或是祭祀的时候,谁也舍不得宰牛的。冯后带来的媵妾们勉强喝个猪肉熬的肉汤罢了,菜蔬也愿意吃一点,却是一个个闻到酱味就受不了了,只能每顿都加上爱吃的湖鱼。辛沅知道冯后等人来自荆楚,口味偏辣偏重一些,陪嫁时连厨子都带来足有四十个来,这些年尚食局备着皇后等人宫里的菜,也是以她们家乡口味为主。圣尊后和况映对她们厌恶蘸酱菜之事心内是有不悦,倒是辛沅劝说道:“五湖四海之人口味不同,只要是引领群臣百姓食用菜蔬,节俭银两,是否蘸酱,倒是其次。若有人以为蘸酱菜是平民食物,自衿身份不愿吃的,妾略改改就是了。”
辛沅手脚利落,在小厨房挑拣一番菜蔬,略作炒制,很快呈上一盘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的菜蔬。圣尊后尝了几口,道:“都是全素,不过要炒制,比蘸酱菜麻烦些。”
辛沅含笑道:“是。不过是有条件的人家,多一个选择罢了。这菜叫十锦菜,由十样菜蔬配制,简单易做。”
圣尊后颔首道:“十月的大头青菜为主,香菇、冬笋、木耳、豆腐皮、白芝麻,还有什么?”
辛沅道:“还有茶干、萝卜丝、干菜梗丝、枸杞芽儿。正好十样。若青菜不易得,换成白菜或菠菜也一样,只是菠菜不经炒,几下就熟了,得后放。这些蔬菜炒熟后淋上香油,撒上芝麻,爱吃辣的可加花椒炒。觉得冬笋、枸杞芽儿贵的便减了这两样,就叫八锦菜。若嫌炒在一起味道太混,不如用小火炖这些蔬菜,和蘸酱菜一样,丰俭由人。若有谁真要自衿身份,尽管去火房将黄瓜、青瓜、葫芦、荠菜、黄花菜一应反季的菜都用上也就是了。左右火房养着那些金贵果蔬也是给人吃的。”
结香阿娘听得满面堆笑:“这苏娘子的心思呀,真是门门都想到了,让人完全挑剔不出来。”
圣尊后笑得合不拢嘴:“果然心思灵巧,不怪皇帝这样喜欢你。本来做蘸酱菜是为方便节俭,既然有人有心要挑剔,或炒或炖,那十锦菜或八锦菜都是讨个文雅的名头,让那些自诩高贵的人吃的有面儿些,也便这样吧。”
人有虚荣心,出于高位惯了,饮食不愿与人相同,非要分出个高低贵贱来,也是情理之中。只消她们能略减奢华,在菜名配料上稍微动动脑筋,倒也不算什么。
此后,况映让尚食局将送去给冯后一系之人的蘸酱菜和十锦菜里,将酱料换成了花椒水蓼水或藤椒油姜酱,又添了一道稻花鲤鱼。济王妃也对这似是为了讨好她而做的十锦菜颇为满意。冯后等人爱吃江米,于补中益气、温脾暖胃极佳,因此也给各阁都添上了。如此,物议平息,人人欢喜。冯后又特特去向况映谢了一次恩,感激他顾念众口难调的难处,照顾各阁嫔妃的口味,又将自己家乡的江米推至宫中,往后荆楚一带稻农更能卖出好价格了。
冯后为表孝心,特意做了一道五福豆腐,献给圣尊后。这五福豆腐看着是块儿普普通通的炖白豆腐,实则是用童子鸡肉、鱼肉、花胶、豆腐和羊肥膘剁碎,用纱布过筛成细茸,再塑成四四方方的豆腐模样,最后淋上吊了一天一夜的清高汤,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圣尊后吃了觉着味道甚好,夸赞了冯后的孝心,私下却对结香阿娘道:“哀家虽然不是全茹素,但荤就是荤菜,素就是素。荤菜非要取个素菜名儿,就跟御膳监一般,素鸡素鸭,素菜也要沾个荤名,甚没意思。”
结香阿娘笑道:“依圣尊后的脾气,只消一碗小葱嫩豆腐,清清爽爽的就好。”
圣尊后笑了笑,叹道:“也是哀家和冯氏这个儿媳缘分不够深,换做明敬皇后,行出来的事就合哀家心意多了。”
结香阿娘道:“其实论做菜的心思,苏婉仪也是合圣尊后心意的。”
圣尊后“唔”了一声,也不点头,只道:“这会儿想吃口酸酸辣辣的泡菜,也不知苏婉仪在阁中预备泡菜的事做的怎么样了?”
辛沅想着从前旧时周地之人与旧蜀人都是爱吃泡菜的,只是做法不同,如今宫里既然大量制起泡菜来,她一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事,便向况映和圣尊后举荐了慎才人掌管宫中制泡菜一事。
圣尊后一口应允了,况映还有些犹豫,辛沅便道:“慎才人是新罗人,新罗那里世世代代都是会做泡菜的,无论是和蜀地一样清脆爽口的泡菜还是用花椒、藤椒、姜汁腌制的辣泡菜,或是和北地一样抹盐长储的泡菜,她无不擅长。所以此事必得懂得门道之人才能做,这点妾与宫中庖厨都不及慎才人远矣。”
况映听提及慎才人,颇有些自愧,自然是应允:“那也好。朕一直以来少有时间陪伴慎才人,她能做点自己擅长之事,因材施用,想来也会快活许多。”
辛沅又道:“泡菜做好了是美味,可泡制的过程中气味颇重,一般人不易接受。希望陛下在离御膳监和尚食局远些的一角辟储几间专门做泡菜的屋子,还要挖好储存生菜用的地窖,越大越好,方能便宜成事。”
况映自然无有不允,辛沅回去和慎才人一说,她却怯得连连摆手拒绝,连声说怕自己做不好。蓁嫔含笑抚慰她道:“你别太自谦了,你的手艺我是知道的。从前还在皇太弟府,你就常做过泡菜,明敬和皇后都说甚是美味。后来是进了宫,冯皇后觉着腌制泡菜气味过大,你才做了一两次便罢手不做了。如今既然苏妹妹既然连地方都给你安排好了,你与其成日坐在阁中发闷,不如就管了这事为好,咱们桌上也好添一道菜色。”
二人劝说了几回,慎才人又去看了腌制泡菜的场地和地窖,都十分洁净。除了帮着运送蔬菜、剥洗菜叶的旧蜀宫人,还有几位新罗来的女子帮着慎才人主事。只为这一项乡音难得,能排遣寂寥,慎才人便立刻答允了。其实周宫中也有许多宫女会制作泡菜,但她们的身份相较于大批从蜀宫来的宫人高一些,这些辛苦活计就是多擅长腌制泡菜的蜀地女子来做。慎才人私下里也对辛沅道:“好歹那儿是我主事,有我在,没有人会敢因她们是蜀人而欺负她们。”辛沅听着,私心里也十分安慰,又道:“还有一事……”
“帮你留意寻一个叫枚儿的旧蜀宫女,我知道了。你进宫后就一直寻找这个叫枚儿的丫头,只是三国归周宫人冗杂,要细细找是得花时候。我会尽心的。”
辛沅叹了口气,也许是蜀宫来的宫人地位低微,她找了许久,只找到几个熟悉的宫人,问起枚儿等人下落,她们也是一问三不知。辛沅怕就怕她们被分去了行宫,那要找就麻烦了。
其实从前辛沅在蜀宫,吃到的也是现成的泡菜,便是和沈后一起动手,那时菜蔬都是切好了的,她与沈后无非是放进坛子里,等着吃现成的。她也是头一次见宫里一车一车地运送菜蔬进来,每日光白菜就要上千斤。那白菜是齐鲁一带的品种,移植到北地长得也很好,那整棵菜长得足有半人高,黄心翠叶,心嫩叶阔,菜叶层层叠叠裹抱着,饱满紧实,大的根本抱不住,得两个力气大的宫人才能抬下来。她在蜀地也见过白菜,只没这样大罢了。
负责运送的两个宫人累了,蹲在一旁歇脚,你一句我一句地交谈:“外头百姓人家最常腌制的就是这种白菜,百菜不如白菜,陛下说要与民同滋味,所以特意挑了民间最常吃的白菜运进来。”
“后头还有苹果和梨运进来,这样价廉又易得的果子做泡菜的时候一同腌制入味,就有一股子果香。这是慎才人叮嘱了好几遍的。别看她平时不吭声,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但句句都在点子上,一看就是个行家里手。咱们就等着吃好的吧。”
另一个道:“白菜虽然回味清甜,但也不能只吃白菜吧?”
那人哈地笑了一声:“什么叫皇帝不急太监急!宫里主位和上位都是金尊玉贵的,哪能总吃白菜。火棚、火房里种养着反季的菜蔬,金贵的很,一条顶花带刺的食指长的小黄瓜,就值一两金子。想吃新鲜的也成,要腌制成泡菜也成。如今宫里火棚、火房几十个,就是各王府都有。你呀便是眼下想吃西瓜,也能给弄一个来。那些菜,就是专供着圣尊后、陛下、后妃们的。”
一个小黄门惊叹道:“我的个乖乖,都说我大周历来节俭,都是陛下和圣尊后领头。没想到如今火棚、火房都几十个了。换在从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另一个道:“那三国来了那么多人,除了越人不会用火棚养菜。蜀人和虞人有的是能工巧匠,专司火房种菜的。苏娘子特意挑出他们来,让他们各尽所长的。也难怪陛下宠爱苏娘子,她一来,管了多少张嘴。人呐就是这样,吃饱喝足穿暖了,就安下心来做活计了。”
二人说了一歇,后头又去运了两车白菜进来。九泠身边的牙蕉过来,道:“苏娘子,我们娘子想吃个泡菜,就是菜料不好寻,是芋头的梗茎,嫩嫩的,叫芋荷,泡制之后是道开胃小菜。我们娘子惦记吃这个,得托赖您告诉慎才人,也寻来泡制上。”
许多人对芋头、芋叶过敏,碰过就红肿奇痒难耐,所以宫中少有备用这样的菜料。慎才人本就忙,辛沅不愿去给她百上加斤。回到阁中,嫌吩咐得欢拿了出宫的令牌,去冰库寻找夏天时新鲜冻进冰库的芋荷。芋荷水生水长,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夏天长得最好,寻常人都吃芋荷的根茎,也就是芋头,而会吃的人是那段长长的脆脆的梗。
九泠指名要吃这个,可见是个会吃的。辛沅会心一笑,带上层层手套,将嫩芋荷先掐下来清洗干净,再撕掉皮,用盐水泡一刻钟,拧干水分,才送去慎才人那里,只说轻腌即可。芋荷泡制与别物不同,额外要加米酒,才能激发香味。辛沅叮嘱了慎才人知道,慎才人笑:“这可学了新招儿了,原来越地也有泡菜,还需米酒来泡的,我试试手也好。”如此,不上三天,九泠便吃上了酸芋荷梗炒肉,慎才人将受到的芋荷先洗净晾晒,软了之后再进行腌制,腌成酸芋荷梗,因是轻腌,两天就够了。酸荷叶梗炒少许猪肉,用来下饭,很是爽口。九泠满足了口腹之欲,亦可解了乡愁。为此,她还特去谢了辛沅和慎才人,道:“我原是不善言语的人,到了这里也是想说什么是什么,想吃什么便要什么。我只想着芋荷好吃,却忘了季节,肯定让两位费心思去找了,又做的那么好吃,我……我……也不知该说什么了。便在此谢过吧。”
辛沅也罢了,慎才人头一次做越地的泡菜,就得了瑾嫔的夸奖,又喜又羞。辛沅道:“我说你是个人才,你便不信。有什么都本是都藏着也。如今你是为皇家做事,大可挺起腰板,吩咐下属,好生做好陛下和圣尊后嘱托之事。”
经此一事,慎才人有了信心,越发投入到腌制泡菜之事中,常忙到前半夜才回阁中,毫无怨言劳累,倒是兴头越发高了。
到了晚膳放饭的时候。因有圣尊后开了添肉汤的例,况映又格外加恩,每到逢五逢十日或遇节气,御膳监的人会将每日剖猪剩下的猪下水冰藏好,需用时拿出来,如肝脏、猪心、猪红、肥肠,淘洗干净了,先用肥肠煎出重油,炒猪心和肝脏,再加汤烧滚下粉条和猪红,烧至味厚油润、肥肠松软香糯,此时单做的红烧猪蹄也好了,用来配饭或饼子,给宫人们添油水。有喜欢的就自取一碗,不喜欢不吃也罢。尚宫局的人是除了水盆羊头外还有羊杂汤和羊蹄饭的。时间久了,众人也惯了。冬日气血容易亏损,人人都知道以形补形是最好的。羊血汤他们是喝不上的,猪红汤也是好的。这一日照例是猪红肉汤和面饼裹蘸酱菜。每份肉汤里是一大块肥瘦相间的猪肉,四块猪红,汤亦是锅里滚着的,喝了暖手暖脚。蘸酱菜给的随心,有什么菜多,就拿这个来蘸酱。辛沅还嘱咐过一句,逢年过节,每人的蘸酱菜里得有二两肉丝,二两油渣,其余时候就添上两块豆腐干或是面筋。为着怕有人偷奸耍滑,克扣底下宫人的吃食,辛沅令何贵看紧了,很当一件正经要事来办,尚宫局又从以前三国的宫人里挑了能干仔细的人,每到放饭,就在旁盯着,该称的当面称过,绝不许缺斤少两。世情也是这样,从前三国的宫人看紧了周人的饭碗不被克扣,那自己的饭食也不会被克扣。
那两个一起运白菜的小黄门坐在庑房里,条凳上坐满了人,里头虽然简陋,但生着很旺的火盆,吃完了烘烘手脚,舒服不少。两人吃完了又去添汤,嘀咕道:“真的,父母的生恩养恩大,入了宫里,能吃饱饭,还是御膳监和尚食局管的饭,不被人抢占吃食,我就谢苏娘子的情。”
那人啐了一口,笑骂道:“苏娘子自有陛下宠爱眷顾,又轮上你什么事儿!”
这样的好处,就是平时面黄肌瘦的宫人们,一日日下来,都养得身上有了肉,干起活来更起劲。这不,这两人吃完了饭,交了碗筷,抹一把额头的汗,加倍劳作起来。
原本宫中的宫女,到了一定年纪,都要放出去配婚的,除非家里都没人了,自愿留在宫里继续当差。况映出身民间,待下人都很宽厚,如今宫中饮食上越发好了,宫女们自然愿意多做几年,为自己多攒些嫁妆也好。
便是在宫里修葺殿阁庭院的能工巧匠,每顿也是猪油熬的油渣和着白切长肉片与白菜同煮,还有酸菜白肉粉条,肉片是可着人头每人三片给足的。另每人三张炊饼,配一小碟花椒和藤椒油酱,这样三国的匠人都能食用。每修葺完一处,当日三餐便是蘸酱菜和肉汤,不拘多少,吃饱算数。另加一碗油渣大肉饭,就是一碗荞麦饭,搁上熬猪油多的软润油渣,放上酱过的五花大肉三片,这是难得的好饭菜。宫里每日杀猪多余的下水,也都给他们添了肉菜,切好的猪心、猪肝、猪肚、猪耳朵,白灼一番,都是下酒的好菜,还有煎得酥脆的大肠和油茶粑粑,简直香得不想走开。若吃不完,还可以在每日傍晚出宫时打包带回去给家人。那些修建殿阁的匠人们何曾吃得这样有油水又实在过,免不得千恩万谢,勤力做工不说,等出宫后,也把这在宫里的吃食习惯带到了宫外,底下的百姓都愿意跟着吃起来。
如此一来,宫外各坊巷多设了卖猪肉的铺子。官府也愿意低价出售种猪的猪仔给乡下农家,鼓励他们多养猪仔。农家便多了许多养猪仔的人家。猪仔畜养简单,从山上砍两三棵树就可以围成猪栏,喂养也不用精细,可以吃杂食,吃猪草也能长大,半年一年都可以出栏售卖,回本极快。因此农家百姓凡养鸡鸭鹅的,也开始养猪。这样一来,猪肉多了,价格更加便宜。百姓们吃猪肉多了,也不再攀比非吃贵价的羊肉。说实话,只要能有荤腥,同样几文钱可以割一块猪肉,却连羊下水都买不上一点。只要肚子里有油水,谁管是什么肉呢。